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读中国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线大致通过 (山脉) (河流)一线; (2)...

读中国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A线大致通过    (山脉)    (河流)一线;

(2)B线以西,农业部门以   业为主。

(3)C地的粮食作物以   为主,油料作物以   为主。

(4)C、D两地中,夏季平均气温较低的是  地,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地。

(5)E区域的河流以  (内、外)流河为主。

 

(1)秦岭、淮河(2)畜牧业 (3)水稻、油菜(4)D、C(5)内流河 【解析】试题分析:(1)A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2)B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把我国大致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东南半壁受季风影响,雨热同期.西北半壁地处内陆,除少部分山地有较多降水外,大多数地区严重缺水,或者水热资源配合欠佳,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地区。 (3)南方地区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油料作物以油菜为主。 (4)C、D两地中,D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C南方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成为我国降水最多的地区。 (5)E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新疆的东部和南部降水甚少,吐鲁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逊年降水量仅5.9毫米,是全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本区河流稀少,且大多数是内流河.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势和地形、河流和湖泊、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们伟大的祖国,地理位置优越,国土辽阔,人口众多。读图并结合已学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位于  大陆东部, 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陆地领土面积仅次于   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陆上相邻的国家有14个,其中邻国①是  

(2)图中山脉②东侧的地形区是华北平原,西侧的地形区是 

(3)图中省区B是 (名称),C是   (名称);D省的行政中心是  ;E省的简称是   ,其美称是“春城”;F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族。

(4)长江和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是   省和四川省。

(5)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人口第二的国家是 

 

查看答案

读“我国水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为解决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通过  措施解决。

(2)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   的特点,产生的原因是  。 为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可以通过   措施解决。

(3)在我国少水带地区,农业生产适宜发展   业。

 

查看答案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所处的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_____,这里传统住房以__________为主;图中C处的传统住房以竹楼为主,反映该地区_______________的气候特征。

(2)图中黑河到腾冲之间的连线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②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③人口分界线

④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图中D处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_地区,该地区显著特征是_______,本地区种植业分布区域狭小,具有代表性的农作物为__________。

(4)图中甲、乙两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天山附近的是_________,这个少数民族是_________族。

(5)B所处的地形区名称是______________高原,该地区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一个地区的水土流失程度与该地的植被覆盖情况有着重要的关系,根据下表中的数据补充绘制折线图。

植被覆盖率

水土流失减少程度

30

60

60

80

90

97

 

(6)近年来横断山区人口增长快,水土流失也日趋严重。结合上题的相关资料,填写关系式: 当地人口迅速增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查看答案

某城镇规划要建钢铁厂、造纸厂、啤酒厂,请在图中A、B、C、D、E、F处合理安排,并说明理由。

(1)钢铁厂应建在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造纸厂应建在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啤酒厂应建在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