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其中最早以水稻为主要种植作物的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
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早知道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从猿进化到人,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用于这一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
A.直立行走 B.手的发展 C.语言的产生 D.劳动
“汉族、汉字、汉文化、……”,“汉”与汉朝的强盛有很大的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经济之盛】
材料一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
(1)材料一描述的情景出现在哪个时期?(2分)请概述出现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3分)
【政治之盛】
材料二 百家讲坛《汉武帝的三张面孔》主题歌:“汉家旌旗蔽四海,暮云飞渡单于台。……五十四年功过凭谁述,甘泉花落尽尘埃。”
(2)材料二中,“暮云飞渡单于台”是什么军事行动?(2分)汉武帝励精图治促成的盛世局面是什么?(2分)
【外交之盛】
材料三
(3)材料三呈现的神奇商路是什么?(2分)开通这条商路的历史意义是什么?(2分)
【文化之盛】
(4)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大力发展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 作为最高学府,西汉末达万人规模;东汉光武帝还兴办地方官学——郡国学。试分析“独尊儒术”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3分)
适时改革(变法),与时俱进。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1)材料一是谁的言论?(1分)他在哪国变法实践了“治世不一道”的思想?(1分)这次变法有什么历史意义?(3分)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三项改革内容?(2分)颁布这些改革内容的帝王是谁?(2分)这次改革对民族关系有什么影响?(2分)
(3)结合所学,说一说以上两次改革给我们的启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