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下列哪一项最能说明这一点
A.英法联合侵华,俄美表面“调停”,实际支持英法
B.《天津条约》中规定外国商船军舰可以到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C.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D.增加通商口岸,扩大商品输出。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作出这一论断的最主要依据是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与西方的第一次较量
B.鸦片战争最后结果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C.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了通商口岸
D.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1843年3月3日,英国伦敦造币厂前停着五辆大车,每辆都是四匹马拉着……每辆车都载着笨重的木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古怪的钱币,……总额是450万英镑,这五车白银只不过是其中一部分而已。”这五车白银有可能来自于
A.《南京条约》规定的赔款
B.《天津条约》规定的赔款
C.《马关条约》规定的赔款
D.《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即指
A.五口通商 B.协定关税 C.招募华工出国 D.开设工厂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B.说明中国人民不勇敢,惧怕竹枪火炮
C.竹枪比火炮有较大危害
D.因为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互相仇杀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材料:
材料一: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可“坚”吗?
材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序》)
材料三:1862年,清政府设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和外交人才。学生最多时达120人,主要学习外文,聘有外籍老师任教。
材料四: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开办后,海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十五万匹。
材料五: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是怎样认识清王朝和世界的?对此你是如何评价的?(6分)
(2)材料二反映了谁的什么思想主张?(2分)
(3)材料三、四反映了清政府中什么派别的活动?从这两则材料来看,他们的活动有什么作用?(6分)
(4)根据材料五的内容分析,它体现了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的哪些主要进步?(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