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3分) 材料二、子曰:“见贤思...

材料一、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3分)

材料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材料三、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都是谁说的?他创立了什么学派?(2分)

(2)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什么学说?这种学说的大致思想是什么?汉武帝时把什么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分)

(3)他作为大教育家,在教育上贡献是什么?(3分)

(4)通过上述材料,你发现他在教学上有什么特点?(2分)

(5)谈谈他在学习方面的言论和思想带给你的启发?(2分)

 

(1)孔子;儒家学派 (2)“仁”;孔子所说的仁,就是要爱人,对人要有同情心,对人要尊重,要理解和体贴别人。他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暴力。 (3)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 (4)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5)要端正学习态度、要善于思考、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侧重考查基础知识 (1)根据三则材料可以判定这是孔子的言论,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2)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所说的仁,就是要爱人,对人要有同情心,对人要尊重,要理解和体贴别人。他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暴力。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确定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 (3)孔子作为大教育家,在教育上的贡献是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对象。 (4)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强调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他坚持启发诱导的原则,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习与思考要相互结合,教育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 (5)结合材料从学习态度、学与思的关系、虚心向他人学习和自省等方面回答即可。 考点: 大教育家孔子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属中档题。识记孔子在教育和思想方面的贡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见下列图表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赖

丘穆陵

独孤

步六孤

贺楼

 

材料二: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2)两则材料各自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除了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外,此项改革措施还有哪些改革内容?(7分)

(3)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2分)

(4)这次改革的实施有何作用?(2分)

 

查看答案

农民在湖沼边筑起堤坝,进行围垦,开辟出一片片湖田。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周围湖田很多,这三个地区便成为江南的粮仓。五岭以南,种植双季稻,一年收获两次,粮食自给自足。成都平原的成都平原的农业也有新的发展。

——七上《南方的初步开发》

请回答:

(1)材料中描述了东晋南朝时江南开发的状况。你能具体说一说当时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有哪些吗?这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6分)

(2)当时南方种植的农作物除了水稻,还有哪些?(3分)

(3)有人说,开发也给江南的生态环境带来了重大的破坏,这种开发是应该得到禁止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你如何看待经济开发与环境破坏之间的关系?(3分)

 

查看答案

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中所写的人物是(    

A.郦道元       B.孙武        C.屈原        D.华佗

 

查看答案

通读《史记》,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史实是(    

A.牧野之战商汤灭夏         B.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C.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D.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查看答案

下列艺术品不可能反映佛教题材的是(    

A.商朝的四羊方尊       B.南朝的“四百八十寺”

C.洛阳龙门石窟        D.顾恺之的绘画作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