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遭受厄运,也能点燃希望的火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信念的引导]
材料一
[信念的力量]
材料二 “等到那么一天我有机会打击奴隶制的时候,我一定把它彻底打垮,废除奴隶制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材料三 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
请问:
(1)图一所示文献的发表有何意义?(1分)图二所示的歌词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下创造出来的?(1分)
(2)材料二中的 “我”是谁?(1分)他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什么障碍?(2分)
(3)材料三中“改革”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变化?(2分)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美国的战争和日本的改革有什么相同的积极作用?(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如图,英国科学博物馆展出的两个文物。
材料二 英国控制着100万匹马力的蒸汽机,依靠1700多万枚机械化纺锤,每年生产出200万码棉布,挖掘了数量达5000万吨的原煤,每年进出口货物价值达1.7亿英镑——英国的棉布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法国的四倍,它生产的生铁占世界发达地区生铁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英国实际上已成为“世界工厂”。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请回答:
(1)请指出图一和图二两台机器的发明者分别是谁。(2分)
(2)请分别介绍以上两台机器在工业革命中的历史地位。(2分)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工业革命有何影响?(3分)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南京大屠杀、国会纵火案、德国迫害犹太人等图片素材,请你判断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A.法西斯的暴行
B.德国侵略者的罪行
C.欧洲战场的残酷
D.封建统治者的残暴
李敏在查阅某次重要的国际会议资料时,找到了一篇有关这次会议的论文。请你根据这篇论文的“【关键词】”,判断他正在研究的会议有可能是( )
【关键词】:中国代表团 顾维钧 北京政府 席位 陆征祥 山东问题 王正廷 拒签和约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1917年)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
B.革命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公众不满情绪主要来自沙皇的统治
D.第二次革命最终获得胜利
19世纪中期有一位英国伟人在他的著作中写道: “自然选择,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这一学说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该伟人是( )
A.牛顿 B.严复
C.爱因斯坦 D.达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