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布告中提到:“……国际公法规定,若割让土地无法被当地人民所接收,则该约便无法成立,外国已有前例可循。若各国能仗义执言,使台湾归还大清,台民愿以所有利益回报。”此布告最早可能出现于下列何时( )
A.中法战争时 B.《辛丑条约》签订时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第一世界大战爆发后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历史里面的哪一历史事件?( )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B.左宗棠收复新疆
C.关天培抗英 D.林则徐虎门销烟
李大钊在《吊圆明园故址》中写到:“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其中“一劫”是1900年的侵华战争,另“一劫”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在福州一纪念馆的檐柱上,挂着一幅郭沫若题词的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斩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楹联歌颂的是( )
A.关天培激战虎门 B.林则徐虎门销烟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邓世昌猛撞吉野
材料一: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材料二: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材料三:2014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南京在首个国家公祭日鸣响警报1分钟。中国共产党、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
材料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存放着这样一段发言:“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
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2014年也是农历的甲午年,请问材料一中的甲午战争距今(2014)多少年?(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八年抗战指的是从哪年至哪年?(2分)抗日战争结束以什么为标志?(2分)
(3)你认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
(4)根据材料三、四回答:国家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有哪些?(3分)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红军长征”问题:
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朦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塞。更喜岷山千里雪,浑过汗后尽开颜。
(1)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请你写出长征途中的两件英雄事迹。(2分)
(2)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3分)
(3)简述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