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其中,对后世...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请回答:

(1)孔子生活在什么时期?(2分)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2分)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2分)

(2)孔子作为伟大教育家,他对古代教育有哪些杰出贡献?(2分)请你列举他的教育名言2条。(2分)

 

(1)春秋时期;(2分)儒家学派;(2分)《论语》(2分) (2)他创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他编订《诗》、《书》和《春秋》作为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他善于进行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2分,3点任答2点即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后由孔子的弟子整理成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孔子的思想还包括“礼”。 第(2)问,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属于识记内容,①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②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③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④温故而知新;⑤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启发诱导等。孔子的思想对教育影响很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都是孔子的教育名言。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地区初步开发原因有那些?(8分)

 

查看答案

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毛泽东以豪迈的情怀,写下了《沁园春·雪》。其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词中的“秦皇”“汉武”分别指谁?(2分)

(2)“秦皇”“汉武”是怎样对地方进行行政管理的?(2分)

(3)对待儒学方面,秦始皇和汉武帝各采取什么措施?(4分)

(4)请用一两句话概括“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绩。(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对管仲的评价:“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1)材料一反映出管仲改革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材料二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反映了怎样的变法内容?(2分)

(3)公元前350年,秦国平民张三,因斩一敌国甲士,获爵一级,田一倾,宅九亩。张三是因为哪一项改革措施而获田产的?(2分)

(4)以上改革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2分)

 

查看答案

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有:

①《女史箴图》  ②《兰亭序》  ③《洛神赋图》  ④云冈石窟的浮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230年,吴国的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过夷州,即今天的:

A.海南           B.日本         C.台湾        D.澎湖列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