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 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 南京大屠杀惨案

C. 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 重庆大轰炸惨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一九三七”“三十余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作为战时陪都。日军占领南京在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三十万人以上。故答案为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年12月11日,大型电视纪录片《幸存者——见证南京1937》(第一辑)首映式在如图中的纪念馆举行。该纪录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淞沪会战

 

查看答案

太平天国在这里留下印记,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日军的暴行在这里警钟长鸣。“这里”是指(  )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南京

 

查看答案

(题文)1937年11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

A. 保卫重要城市上海和南京

B.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出现空前团结的抗日局面

D. 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查看答案

1937年8月13日,日本以8月9日一名日本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击毙一事为借口,出动大批海陆军和飞机进攻上海,是为“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由此打响了(  )

A. 长沙会战    B. 淞沪会战

C. 武汉会战    D. 徐州会战

 

查看答案

小明在复习《历史与社会》“中国抗日战争”一课时,利用年代尺梳理知识.他整理的这段历史,反映的最主要内容是(  )

A.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D.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