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它将会造成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英之间,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它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也许,英国议会在1840年4月的3天辩论,可以帮助后人考查战争的根源。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

—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

—《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鸦片战争爆发时,当时中国投入陆军兵力约10万人,水师约1万人,船只多是木质铁皮,铁炮质差,杀伤力小;英军约2万人,直接参战的陆海军约0.6—0.7万人,出动战舰20艘,“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

材料三: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宁波、厦门和上海。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经商。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这一条款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因而控制了中国的国家收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英国统治者把鸦片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中英之间的贸易争端,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你认为这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有哪些。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历史思考和启示。

 

(1)不正确。中英之间的贸易争端只是表面现象,而其根源则在于英国殖民者企图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工业原料。 (2)中国武器装备落后,英国船坚炮利。不是。因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政治腐败,综合国力落后(或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不能对抗英国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3)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关于是否对中国开战,看起来似乎是与两种植物有关的贸易引起的——英国人的鸦片和中国人的茶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统治者把鸦片战争的原因归结为中英之间的贸易争端,这种看法不正确。因为中英之间的贸易争端只是表面现象,而其根源则在于英国殖民者企图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工业原料,扩大侵略权益。 (2) 根据材料二的“‘船坚炮利’,其结果以中国惨败和英国胜利而结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武器装备落后,英国船坚炮利是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重要原因。这不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因为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政治腐败,中国综合国力的落后。 (3)根据材料三的“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宁波、厦门和上海。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经商。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可以概括出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有:割占香港岛,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割让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政治腐败,中国综合国力的落后。鸦片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是:落后就要挨打;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每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特点,也都遵循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农业经济的共同规律。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曾出现过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也……

—《宋史》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时期谚语

(1)材料一体现出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产生该情况的原因。

材料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货币的改革。观察下面图片:北宋纸币铜版。

(2)材料二中的铜板制出的纸币叫什么?它在货币发展史上有何特殊地位?这一类货币的产生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如果你是当时的商人,在出航海上丝绸之路时你会装载什么货物?你知道海上丝綢之路什么时候进入鼎盛时期吗?

(4)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海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材料三自明代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受朝廷派遣,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同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友好和平的交流。他的远洋航行比欧洲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材料四“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2)材料二中“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造船业发达外,还得益于当时哪一技术发明的应用?朝廷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3)明成祖时期为什么能够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4)材料四中乾隆帝的话在当时演化成什么对外政策?

(5)纵观古代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请你说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 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他(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将胡惟庸抄家灭族,大肆捕杀胡惟庸同党,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三 故宫导游解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材料一展示的是哪朝创建的什么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朱元璋进行的“重大改组”是指什么? 明太祖和明成祖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来加强对臣民的监察和监视?

(3)材料三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这一机构有什么作用?

(4)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

A. 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B. 定都天京、天京陷落

C. 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 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查看答案

下图清朝大事年表反映的主题是(   )

A. 加强经济建设    B. 巩固边疆地区    C. 抗击外来侵略    D. 盛世帝国危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