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时期。 材料一:管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时期。

材料一:管仲(公元前723—前645年),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华夏第一相”。

材料二:晋文公曾长年在外流亡,比较了解民间疾苦。做了国君以后,他整顿吏治,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人教版(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

材料三: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华夏第一相”在哪国为相?他辅佐了哪位诸侯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这两个诸侯国能够称霸的共同原因。

(3)材料三中变法得到哪一位国君的支持?该变革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1)国家:齐国 诸侯:齐桓公 (2)共同原因: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注重军事发展等(任意二点即得分) (3)支持的国君:秦孝公 积极作用: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结论: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我们要勇于改革,敢于创新;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等等。(其他言之有理亦可,只要答到改革或创新,即可得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管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使齐国的国力大为增强,因此材料一中“华夏第一相”在齐国为相。第二小问,管仲辅佐了齐桓公进行改革,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可知,管仲辅佐齐桓公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训练军队。根据材料二“他整顿吏治,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可知,晋文公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因此这两个诸侯国能够称霸的共同原因: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注重军事发展等。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国的商鞅变法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根据材料一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增强齐国实力,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根据材料二可知,晋文公做国君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很快成为北方一大强国。根据材料三可知,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因此齐国、晋国、秦国的发展告诉我们: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我们要勇于改革,敢于创新;同时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仁”即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

材料二: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谁的思想主张?他属于哪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家学派思想?战国时期采用该派思想进行改革并取得重大效果的是什么事件?

(3)穿越时空的七年级某班学习小组组员小华帮助《百家争鸣》电视台招聘一些节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请你帮忙给他们安排最合适的节目主持。

入围人员:孔子、庄子、孙膑、韩非、墨子

人与自然——(     )   法制在线——(     )     军事天地——(      )  

教育论坛——(     )    勤俭持家——(     )

 

查看答案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秦末农民大起义浪潮冲击下,强大的秦朝很快走向灭亡。下列与这场起义爆发原因无关的是(  )

A. 宦官专权    B. 徭役沉重    C. 赋税沉重    D. 刑法严酷

 

查看答案

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以后只剩下一种。请问:秦统一后写“剑”字使用的规范文字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楷书

 

查看答案

“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大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 洛阳    B. 咸阳    C. 长安    D. 北京

 

查看答案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这一观点出自(  )

A. 《论语》    B. 《道德经》    C. 《孙子兵法》    D. 《金刚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