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历史,因思考而改变,因改变而生动。某校初三年级同学以古今中外的重大改革为主题进行...

历史,因思考而改变,因改变而生动。某校初三年级同学以古今中外的重大改革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并举办了“中外重大改革”的展览。(图现改革)

(1)展览中的大量图片生动地呈现了中外重大改革的相关信息,结合所学,将下列图片对应的改革写在下方的横线上。

(例析改革)

材料一罗斯福一上任,立刻加强金融管制。首先是全面管制银行。之后,又通过了《银行法》,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对5000美元以下存款,由政府保证安全,假如银行倒闭,政府负责偿付储户的存款,这项法令进一步扩大了联邦政府管理货币和信贷的权力。银行信用得到恢复,当时不知有多少床垫为之撕裂,多少铁罐因之重见天日。各地银行门前又排起长龙来了,就像以前争先提款的情景一般,一年内10亿到20亿美元流回了银行。这幅景象是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美国从未允许政府如此强有力调控过金融。但这的确有效。

很快就有13500家银行(占全国总数3/4)复了业,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纽约股票价格猛涨15%。道琼斯的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一句诗:“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

1933年罗斯福政府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整个新政期间修建了31座水利工程,这条野性的河被驯服,集发电、防洪、灌溉、航运功能于一身,整个流域的工农业生产因此得到充分拉动,并成为美国最大的电力生产者。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4.4万个就业机会。这只是罗斯福新政的一个缩影。今天的田纳西河上水坝相望,船闸相连,水库如同波平浪软的大湖,把大河合理划分。两岸田畴整齐,牧场连天,城乡规划如局。这一场景正是罗斯福新政的成果。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2)依据材料一,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可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

①罗斯福新政整顿金融体系,政府强行恢复银行信用,抬高股票价格。

②罗斯福新政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刺激生产和消费。

③罗斯福新政指导劳资双方订立本行业的“公平竞争法规”。

④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

材料二

改革开放知识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中共十七大报告

(3)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我国改革开放的特点。

 

(1)明治维新、洋务运动、商鞅变法 (2)①(错误)②(正确)③(○)④(正确) (3)改革特点:由农村到城市;开放特点:由沿海到内地;改革开放总体特点:开放促进改革。(每点,。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1)根据第一幅图片“近代东京学生举办西洋音乐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8年,推翻幕府以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这些改革是在明治年间进行的,因此被称为“明治维新”。因此第一幅图片对应明治维新;根据第二幅图片“留美幼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时期,有识之士提出要“师夷长技”,于是清政府在1872年到1875年间,先后分四批派出了120名赴美留学的幼童,第一批幼童在上海出发,到达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并且开始了他们的漫漫的留学之路。因此第二幅图片对应洋务运动;根据第三幅图片“改革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因此第三幅图片对应商鞅变法。 (2)①根据材料二“罗斯福一上任,立刻加强金融管制。首先是全面管制银行。银行信用得到恢复”可以得知,结论“抬高股票价格”违背了上述材料的表达意思,因此,①题后面的括号填写×(错误); ②根据材料“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4.4万个就业机会。”可以得出结论“罗斯福新政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刺激生产和消费”。因此,③题后面的括号填写√(正确)。 ③根据材料二“罗斯福一上任,立刻加强金融管制。首先是全面管制银行;1933年罗斯福政府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整个新政期间修建了31座水利工程”等信息可知,材料只表述了罗斯福新政整顿银行和兴建公共工程的措施,而没有涉及“罗斯福新政指导劳资双方订立本行业的‘公平竞争法规’”。因此,②题后面的括号填写○。 ④根据材料“美国从未允许政府如此强有力调控过金融。但这的确有效”可以得出结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因此,③题后面的括号填写√(正确)。 (3)根据材料二“改革开放知识结构示意图”、材料三“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可知,我国对内改革的特点是:由农村到城市;我国对外开放特点:由沿海到内地;改革开放总体特点是:改革为开放奠定了基础,开放促进就进一步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回顾90多年来党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1)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重大会议位置示意图”。依照示例,将会议位置序号与会议名称连线。

中国共产党重大会议位置示意图

①中共一大

②遵义会议

③中共七大

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⑤中共十五大

(2)选取一次会议,仿照示例,撰写会议简介。(示例)中共十五大简介:1997年召开,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党在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3)如果从时间上将五次会议划分为两段,五次会议见证了中国革命怎样的发展历程?

(4)在“中国共产党重大会议位置示意图”上加注:中共一大——“红船精神”、遵义会议——“长征精神”、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精神”。用几个关键词分别表述以上三种精神。

 

查看答案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现存最早可识的成熟汉字系统是商代甲骨文。从仓颉造字的传说到甲骨文的发现,汉字在四五千年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汉字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材料一

(1)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将上述文物与其见证的历史正确搭配。

(①)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

用行政手段规范汉字书写

汉代典章制度及社会风貌

魏晋书法艺术的全新境界

北宋经济贸易的繁荣发展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材料二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统一文字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魏书‧咸阳王禧传》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述“一从正音”的积极影响。

材料四下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会徽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会徽灵感来源于汉字“冬”,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中间舞动的线条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也象征着北京冬奥会将在中国春节期间举行。会徽整体呈现出新时代中国的新形象、新梦想。

4)依据材料四,说明北京冬奥会会徽设计与汉字的关系。通过了解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理念及汉字发展历史,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判断其体现的世界格局发展趋势是(   )

A. 美苏两极趋势

B. 多极化趋势

C. 区域集团化趋势

D. 美国单极趋势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搜索资料的关键词。据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冷战中的对峙    B. 动荡的中东地区

C. 亚非拉的独立振兴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查看答案

下列图片,反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斗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