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材料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

材料二  “及至始皇……弱天下之民……然陈涉(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四匹同样颜色的马拉的车),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京师之钱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如何发展孔子思想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陈胜起义在历史上有何地位?

(3)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西汉前期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政策?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1)孔子:“仁”。孟子:“仁政”(或:民贵君轻)。 (2)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直接原因:秦末农民起义。 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变化:由西汉初年的残破荒凉到文景时期的经济发展,国家富足。 政策:休养生息。 (4)统治者要关注民生(或:要以人为本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仁者,爱人也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的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残暴;直接原因是秦末农民起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 陈胜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民失作业,而大饥馑……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可知,汉初经济凋敝;依据材料信息:师之钱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可知,经济得到发展,由西汉初年的残破荒凉到文景时期的经济发展,国家富足;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4)开放性题目,统治者要关注民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现代化国家的治国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查看答案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 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 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查看答案

在小组讨论中,针对古人评价《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提出各种看法。下列观点符合上述评价的是

A. 《史记》记述的历史事件完全真实可靠

B. 《史记》文笔质朴简洁,缺乏文学价值

C. 《史记》是重要史料,有些内容需考证

D. 《史记》词藻华丽,所记人物生动形象

 

查看答案

下列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从东往西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长安  

②河西走廊  

③西亚  

④欧洲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②③    D. 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

西汉建于公元前202年,东汉亡于公元220年,汉朝存在的历史时期是

A.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

B. 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

C.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3世纪

D. 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2世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