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天子巡行诸侯的国家叫巡狩,诸侯朝见天子叫述职。诸侯朝见天子。诸侯服从天子,对天子尽义务。诸侯一次不来朝见天子就降低他的爵位,两次不来朝见天子就削减他的封地、三次不来就消灭。)

——《孟子·告子》

材料二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始皇说:“以前,天下人都苦于连年战争无止无休,就是因为有那些诸侯王。)                   

——《史记·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叫什么?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从材料二中可看出,秦始皇认为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诸侯王的存在,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该措施的实行对我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反映了汉初政治上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1)分封制。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 (2)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诸侯王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了皇权(中央政权)。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天子”将土地分给王室子弟,功臣或古代帝王的后裔,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等,统治封地的君主被称为“诸侯”、“藩王”等等,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 (2)依据材料二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秦始皇认为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诸侯王的存在,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采取郡县制的措施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3)依据材料三“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汉初,实行的政策造成了诸侯王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了皇权,为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思想的碰撞)

材料一  战国时期主要思想派别、代表人物及思想:

——摘编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思想的实践)

材料二  这位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想的一统)

材料三  儒学占据正统思想地位,必然黯淡了其他学派的光芒,久而久之,原本一些很有特色的思维方式不仅不能光大,甚而渐渐失传,大大压缩了中国人的哲学思维空间。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材料一表格中内容所呈现的历史现象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新皇帝”是谁?他创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占据正统思想地位”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思想的一统”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秦惠王把商君五马分尸示众,说:“不要像商鞅那样谋反!”于是就诛灭了商君全家。)

——《史记·商君列传》

(1)商鞅是在谁的支持下进行变法的?

(2)小历认为,商鞅被车裂而死,说明变法失败了。你是否赞同他的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他”是指

A. 锺繇    B. 胡昭    C. 王羲之    D. 顾恺之

 

查看答案

与信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缀术》”“南朝杰出科学家”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 仓颉    B. 嫘祖    C. 祖冲之    D. 周公

 

查看答案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 《齐民要术》    B. 《缀术》    C. 《九章算术》    D. 《大明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