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急于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急于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将敌人拖得精疲力竭,然后,集中兵力围歼敌人。青化砭一仗就全歼敌人近三千人。

材料二  对这一战略部署,毛泽东作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象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材料一中提到“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延安是党中央所在地,是如何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的?

(2)材料一中领导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的指挥官是谁?

(3)材料二“这一战略部署”是指什么?这一战略部署的完成有何意义?

(4)从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共中央在战略战术上进行了怎样的调整?调整的原因是什么?

 

(1)党中央主动撖离延安。 (2)彭德怀。 (3)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从战略防御转为战备进攻。原因是解放军早已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攻击和重点攻击,双方军队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国民党战踣部署出现错误。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人,进攻陕北解放区,解放军西北野战军部队只有2万人,处于劣势。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 (2)依据所学可知,领导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的指挥官是彭德怀。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象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邓大军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区主力,是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直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中央在战略战术上从战略防御转为战备进攻;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原因是解放军早已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攻击和重点攻击,双方军队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国民党战踣部署出现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地群众“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

材料二  “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1)材料一中的“万寿起义”指的是什么事件?

(2)材料二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反映了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3)在这一起义过程中,颁布了两部纲领性文件,写出其中一部。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这次起义。

 

 

查看答案

借助历史时间轴,归纳史实,梳理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结合下列两副历史时间轴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在侵华战争中曾三次攻占当时中国首都,请在时间轴找出其中两次攻占当时首都的时间,并回答出相关的侵华军队。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在时间轴找出近代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和“回归”的时间,并指出“分离”和“回归”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18年12月13日,我国举办了第五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81周年纪念日。清晨7点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下半旗仪式。根据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两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2)根据图三及所学知识,写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时间?

 

 

查看答案

下列是一组中国近代历史的图片,与这组内容吻合的主题是

A. 洋务企业的产生    B. 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C. 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D. 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

 

查看答案

作者在谱曲时把原歌词“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改成“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歌曲结尾处,在原歌词“前进,前进”之后加上“前进,进!”……这段材料叙述的是

A. 《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

B. 《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C. 《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影响

D. 《义勇军进行曲》的传播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