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国语·晋语》记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

《国语·晋语》记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A. 耜耕

B. 牛耕

C. 耧车

D. 曲辕犁

 

B 【解析】 依据题干的“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B选项符合题意。耜耕是一种翻土工具,出现在距今9000至7000年间,伴随着原始农业兴起,A选项不符合题意;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西汉时开始使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C选项不符合题意;曲辕犁是唐代中国人民发明的耕犁,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牲畜,D选项不符合题意。由此ACD都可排除,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 )

A. 隶书    B. 金文

C. 小篆    D. 甲骨文

 

查看答案

《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反映的制度变革是

A.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禅让制取代世袭制

C. 察举制取代禅让制

D. 世袭制取代察举制

 

查看答案

后人根据神话传说绘制了大禹治水像(下图),此图能得到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

A. 大禹治水,过家门而不入

B. 大禹用疏导法将洪水引入大海

C. 大禹建立夏朝,早期国家产生

D. 耒耜是当时重要的生产工具

 

查看答案

一教师在讲授“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这一单元时,出示了一幅图片并介绍说:“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直立行走”。据此判断此原始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

 

查看答案

发现历史的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规律。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哪个阶级的兴起?

(2)材料二“口”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哪个诸侯国?最南的是哪个诸侯国?

(3)材料三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商君”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4)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