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

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 )

A. 隶书    B. 金文

C. 小篆    D. 甲骨文

 

D 【解析】 试题 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内容。清朝末年,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在田地里挖到的兽骨和龟甲,卖给药店,这些兽骨和龟甲被称为“龙骨”,是一种中药,19世纪末,著名学者王懿荣在买回来的药材里,发现了龟甲和兽骨上刻有符号,他断定这是中国失传已久的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故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礼记》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反映的制度变革是

A.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禅让制取代世袭制

C. 察举制取代禅让制

D. 世袭制取代察举制

 

查看答案

后人根据神话传说绘制了大禹治水像(下图),从图中能得到印证的历史信息是

A. 大禹治水,多次过家门而不入

B. 大禹用疏导法将洪水引入大海

C. 大禹建立夏朝,早期国家产生

D. 耜是当时重要的生产工具

 

查看答案

一教师在讲授“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这一单元时,出示了一幅图片并介绍说:“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直立行走”。据此判断此原始人类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半坡人

 

查看答案

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第12个文化遗产日。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举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主题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思想之美)

材料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孺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孟子的政治理想。

(科技之美)

材料二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积淀的巨大创造力不仅表现在她独特的文化上,也体现在她古代伟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上。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2)东汉时期,哪个人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写出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

(艺术之美)

材料三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3)中国书画艺术可谓源远流长翰墨飘香,据上图写出书圣王羲之的作品名称和该作品的地位。据材料说明习总书记号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斌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  (北魏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回答:

(1)材料一中的“商君”实行变法是受到了谁的支持?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改革内容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结合以上两次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