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以来,当中国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努力时,近代化(现代化)运动就开始了。……不同时代的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根据当时人们主观上的理解,运用自己可以拥有的政治资源与经济条件,来不断接近这一历史性目标。

——―萧功秦《二十世纪中国的六次政治选择》

(1)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开始于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实现近代化(现代化)的目的?

(器物之路)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近代民用工业,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2)根据材料二分析,洋务派在19世纪60年代和19世纪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探索器物之路有何意义?

(制度革新)

材料三: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四: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人进步。

——摘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孙中山(1925年)

(3)材料三中的“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根据材料四归纳辛亥革命的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不能照抄原文)

(思想解放)

材料五: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4)未来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中国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新的征程)

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5)中共何时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中国近代探索历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1)洋务运动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或挽救民族危亡;或自强求富,救国救民) (2)60年代:军事工业;70年代:民用工业 意义:①引进了先讲枝术,②建立近代企业(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③培养了一批人才,④对外国资本的入侵有一定的抵制作用,⑤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3)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或维新变法) 贡献:①推翻清朝统治,②结束君主专制制度,③建立共和国(或共和政体),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民心,④按课本答 未成功:没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或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4)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 (5)诞生:1921年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解析】 (1)由材料一“十九世纪中后期以来,当中国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努力时,现代化运动就开始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人实现现代化开始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洋务运动,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 (2)由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可知,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是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是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引进了先进枝术,建立了近代企业(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培养了一批人才,对外国资本的入侵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3)依据材料“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戊戌变法;依据材料“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革命”是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因此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她亲眼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年8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上,在一份对中国来说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的签名。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从此开始。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二: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在南京,“民国”取代了“帝国。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材料三: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每年9月3日为胜利纪念日。

(3)结合材料三中的图一说明“国家公祭日”,为何设在每年12月13日;结合图二说明为何定每年9月3日为“胜利纪念日”?

材料四:定格历史的一天

(4)材料四中的“中华民国三十八年”指哪一年?发生了什么事?对历史进程有何影响?

 

查看答案

清末状元张謇为了维护中国的利益,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家乡办厂。他提出的口号是

A. “实业救国”

B. “曲线救国”

C. “教育救国”

D. “抗日救国”

 

查看答案

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

A. 自强求富 B. 民主科学 C. 和平建国 D. 抗日救亡

 

查看答案

1949年《北平日报》刊发了如下消息: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沉重的雾霭已经散了,是一九四九年二月一日,北平完全解放的第二天清晨。解放就是光明的到来,电灯亮起来了,街灯燃了一夜……”该新闻报道了下列哪一战役的胜利?(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查看答案

1947年,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其主要内容是

A.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

B. 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C. 稳定地价,国家根据核定的地价征收租税

D. 实行广泛的普选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