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不断扩大的交往使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希望...

不断扩大的交往使人类的命运紧密相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希望探索出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找到马可·波罗所描述的黄金、珠宝和香料之国。他曾说过:“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他明白地说过,在追求黄金和传播宗教之间,更侧重于前者。

——《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

材料二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5世纪末16世纪初,世界几大文明区域连接起来。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急切需要开拓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它们用炮舰和廉价的商品在亚、非、拉大肆侵略扩张,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

材料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社会需要一个联结全球经贸的通道或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契合了国际社会当前的这一需求。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倡议再次吹响了共同体意识的号角,通过重振交流渠道和加深国家交流,建立起经济和安全的共同体,它将从根本上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摘编自《从根本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远航的根本目的及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

(3)材料三中“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顺应了怎样的时代需求?它的提出有何深远的意义?

 

 

(1)根本目的:掠夺财富(或追求黄金)。影响: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2)第一次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化大生产的资本主义国家用大量工业品换取其他地区的原料;汽船、火车等先进的交通工具使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贸易更加便捷;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殖民扩张,迫使亚、非、拉国家卷入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电话等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明,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世界逐渐被列强瓜分完毕,形成了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时代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社会需要一个联结全球经贸的通道和共同体;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共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趋势等。 深远意义:避免重蹈对抗、冲突的老路;从根本上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促进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实现合作共赢等。 【解析】 (1)根据材料内容“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可知,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的远航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2)据材料二的内容“随着工业革命的迅速发晨,资产阶级急切需要开拓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它们用炮舰和廉价的商品在亚非拉、大洋洲大肆侵略扩张,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世界被列强瓜分,形成了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交通工具的改良方便了殖民者的殖民扩张,生产力发展促使列强生产出大量的商品到殖民地进行倾销;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的科学技术更为先进,整个世界被纳入到资本主义市场当中。 (3)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需求;“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吹响了共同体意识的号角,通过重振交流渠道和加深国家交流,建立起经济和安全的共同体,它将从根本上促进人类共同体建设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战争获得完全胜利的首要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亚洲等战场的巨大胜利,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战。苏、美、英等国给中国抗战以人力、物力的援助。世界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还以各种方式支援中国。所有这些,都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直到最后胜利的重要因素。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二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苏联、英国的援华物资通过陆路、海路和航空运到中国,支援了中国的抗战。为此,美国的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国际的物资援助和供应是维持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取得十四年抗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论材料二中美国学者的观点。

 

 

查看答案

这个协定签订后,自德国返回伦敦的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机场上挥舞着协定,得意地宣称:“我带来了整整一代人的和平!”但是,不到两年英国就遭到了德国飞机的猛烈轰炸。“这个协定”是《慕尼黑协定》。

 

查看答案

1971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美帝国主义……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这是……一切维护正义的国家的胜利,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该社论评述的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查看答案

有文章中写道:“1918年的数据是,当时日货占(中国)所有进口货的44%,两年后降到24%,近乎腰斩了。这是百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抵制日货运动。”这次抵制日货运动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当今世界,美国“一超”独大,但欧洲则说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日本也时而表现出与美国“貌合神离”,中国等金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日新增强。这一现象表明

A.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

B. 两极格局崩溃

C. 世界经济全球化

D.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