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列事件或现象,典型地体现了“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是( ) ①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

下列事件或现象,典型地体现了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是(  )

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某店主张贴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的标语

北大学生谢绍敏用中指血书还我青岛

浙江海宁决定开除陆宗舆的县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①③④都体现爱国主义精神;②项某店主张贴“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的标语显然不能典型地体现了“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排除②。所以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这主张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观点(  )

A. 地主阶级顽固派    B. 地主阶级洋务派

C.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查看答案

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 封建制度腐朽落后

C. 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 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    )

A. 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B. 治标不治本,没触碰封建制度

C. 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D. 药力过猛,难以下咽

 

查看答案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下列条约的内容中,最能反映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本质意图的是(    )

A.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B. 赔款2100万银元

C. 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D. 外国人可到中国游历、传教

 

查看答案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宣言》称,“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相信,未来社会中,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将被消灭,因此不再有阶级。未来社会必将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由于马克思、恩格斯以建立一个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想社会为目标,所以他们的思想为人们所向往、所追求。

——摘编自刘玉安等《西方政治思想通史》

(1)材料一中的《宣言》是指哪部著作?依据材料一,说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构想的未来理想社会的特点。

材料二  俄国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很少引起关注。列宁在俄国夺取政权后,李大钊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虽然李大钊接受了俄国革命的主张,陈独秀也注视着俄国革命的局势,但他们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者。1919年的反帝运动期间,李大钊、陈独秀的思想有了重大发展,他们都坚定地站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阵营,并且还有一群学生追随他们。

——摘编自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说出促成以上各阶段转变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

材料三 

 

 

革命道路

建设道路

马克思

主义理论

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

苏俄

(联)

国情:主要城市工人阶级力量强大。

道路: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进而夺取全国胜利,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被视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经典道路。

领导人:列宁。

政策:①。

内容:用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中国

国情: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领导人:②。

道路:改革开放。

内容: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经济特区。

 

 

(3)依据材料三,说出苏俄(联)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共同点。将表格中①②补充完整。

材料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价值原则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方法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了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文化熔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编自方晓春《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逻辑关系》等

(4)依据材料四,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