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近代百年历程,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让我们在一些承载历史的缩影中...

中国近代百年历程,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让我们在一些承载历史的缩影中,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任务一(建筑——凝固历史)

(1)请你从上面建筑图片中任选一个,简介发生在这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任务二(图片——感受历史)

(2)图四、五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两个战役,分别简述它们的重要意义。

(3)你认为出现图六场景的原因有哪些?

任务三(城市——见证历史)

①上海南京路上穿旗袍和中山装的行人;②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③上海创办近代规模最大的商务印书馆;④上海创办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申报》;⑤上海最早创办了文化出版机构新文化运动的刊物《青年杂志》;⑥上海街道上行驶的有轨电车。

(4)上面的史事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哪些领域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 1) 示例: 图一: 1931 年冬,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 会议宣布成立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 图二: 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重大会议。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 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革命, 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图三: 这是 1936 年 12 月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 要求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的西安事变发生后,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与国民党谈判的地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2) 图一: 台儿庄战役 意义: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仗, 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图二: 百团大战 意义: 有力打击日军的侵略气焰,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 3) 抗日战争是正义的, 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中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华侨浴血奋战, 实行全民族抗战, 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国际社会的援助与支持, 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外部因素等。 ( 4) 交通通讯; 思想文化; 社会生活习俗等。原因: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 西方先进文明成果的传入,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生活习俗的变化; 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特别是辛亥革命后,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国人人格平等的理念增强; 中国人接受西方先进文化并进行创新等。 【解析】 ,,,,。 (1)根据题干中的图片一“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会议宣布成立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瑞金。根据题干中的图片二“遵义会议会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重大会议。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根据题干中的图片三“西安十篇谈判旧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国民党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与国民党谈判的地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图片简介任选一个即可) (2)根据题干中的图片四“李宗仁在台儿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同日军展开激战,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因此台儿庄战役意义: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根据题干中的图片四五“彭德怀在前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意义是:有力打击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根据题干中的图片四六“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其原因有: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中国各族人民和海外华侨浴血奋战,实行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国际社会的援助与支持,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外部因素等。 (4)根据题干中列举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事件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在交通通讯、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有: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西方先进文明成果的传入,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生活习俗的变化;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特别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国人人格平等的理念增强;中国人接受西方先进文化并进行创新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请回答:

(1)说一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是由于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2)“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革命的发生?这场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为什么说“黑暗依旧”?

(3)“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二:150年前,孙中山先生出生之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战乱频发,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华民族从未屈服,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

(4)据材料二,指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仁人志士所要担负的主要社会责任是什么?

材料三: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对北大进行了教育改革。蔡元培认为: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他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明确这一宗旨,并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他对学生提出抱定(求学)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三点要求,并将“抱定宗旨”置于首位。他说:“我对于各家学说,依各国大学通则,(遵)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北大确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原则。在他的努力下,北大出现流派纷呈、学术繁荣的局面,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来到北大任教,《新青年》也从上海迁到北京。

(5)据材料三,指出上述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蔡元培在北大推行的教育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6)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杰出人物和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的“五口通商”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内容?这一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外交往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图二的企业是在什么运动中创办的?这场运动的倡导者创办的另外两大军事工业是什么?

(3)图三中陈独秀所领导的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

(4)图四反映的是哪次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5)综观上海历史的沧桑巨变,你有什么感受?

 

查看答案

1947年夏,毛泽东在听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后,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

A. 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B.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 解放战争打响了

D. 战略大决战开始了

 

查看答案

“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不当的是(  )

A. 《双十协定》的签订,维护了国家的和平与稳定

B.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四人帮”被粉碎,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查看答案

(题文)(2016年南宁卷) 今年6月1日,日本三菱综合材料公司承认二战期间侵犯中国劳工人权的历史事实,正式向中国受害劳工谢罪.劳工问题只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众多罪行之一,下列事件最能体现日本法西斯灭绝人性暴行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