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近代史又是一部抗争史。面对着民族危亡,中国社会各阶层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进行了一...

中国近代史又是一部抗争史。面对着民族危亡,中国社会各阶层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毛泽东,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P124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介绍张之洞和张謇的故事。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2)材料二中的“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指的是什么事?试举一例。近代化的探索呈现什么特点?

 

 

(1)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汉阳铁厂等,在当时影响极大;张謇为晚清状元,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办了大生纱厂等许多企业,带领很多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2)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 从器物(或技术)上的探索,到制度上的探索,再到思想文化上的探索 ,由表及里、层层递进,表明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中不断进步,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 【解析】 (1)结合材料一“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在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汉阳铁厂等,在当时影响极大;张謇为晚清状元,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办了大生纱厂等许多企业,带领很多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2)依据材料二“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的信息, 依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的事件,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近代化的探索是从器物(或技术)上的探索,到制度上的探索,再到思想文化上的探索 ,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过程,表明先进的中国人在探索中不断进步,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主要由于社会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社会制度腐败集中地反映为请政府和军队里投降活动猖獗,……中国经济技术落后明显地表现在军队的装备上。……中国士兵的作战工具主要是传统的铁炮、火绳枪、弓箭、梭镖,很难对付敌人的重炮、来福枪。调集前线的各省军队互不配合,有时还公开武斗。在投降派所喧嚣的失败主义的影响下,虽然某些官兵英勇作战,但无法改变具有决定战役的失败形势。”

——徐凤晨、赵矢元主编的《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1894年,美国纽约《世界报》,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P26

(2)和材料二所述事件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一幕是43年后,日本在中国再次犯下了滔天罪行,如果你是该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一名义务讲解员,你如何解说该事件?(提示:从该事件的名称、发生的时间、手段或方式、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什么本质、警示语或启示等方面组织解说词)

 

 

查看答案

一些历史名词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请问大串联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A. “文化大革命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人民公社化时期 D. 整风运动时期

 

查看答案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 建成工业基础

B. 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C.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D. 共产党掌握政权

 

查看答案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时期我国的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

A. 选举产生了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人

B. 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确立了人民政协制度

D. 颁布了《宪法》《民法通则》等法律

 

查看答案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任务是(    )

A.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员

B.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商业

C.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D. 以发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