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

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百度百科民族融合

(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请概括指出材料一的观点。

材料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2)材料二反映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3)材料三中胡床的“胡”指的是什么?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方面的民族交融?

材料四:北魏迁都洛阳后,洛阳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内外有许多大的市场,各地名贵特产都集中在这里交易。全城10多万户居民中,来自国内外的商人就有上百万人。洛阳城西的大市,开市、闭市都以击鼓为号。市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城南还有馆舍,专供外来商人居住。城中不少富商大贾“资财巨万”。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北魏迁都洛阳后产生了何种历史影响?

(5)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1)制度:分封制;观点: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2)事件:张骞通西域;作用: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3)“胡”指的是魏晋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社会生活(生活习俗); (4)促进了洛阳的经济发展或商业繁荣。 (5)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众多的诸侯国;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可知,此图画反映的是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的基础。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胡床的“胡”指的是魏晋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体现了少数民族在社会习俗方面对汉族的影响。 (4)依据材料信息“北魏迁都洛阳后,洛阳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内外有许多大的市场,各地名贵特产都集中在这里交易、内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城南还有馆舍,专供外来商人居住。城中不少富商大贾“资财巨万””可知,北魏迁都洛阳后促进了洛阳的经济发展或商业繁荣。 (5)依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北方战乱频繁,民族融合加强;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佛教盛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历史特征是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左一图是我国古代综合性地理学专著的书影。其作者是

A郦道元

B.顾恺之

C.贾思勰

D.祖冲之

 

查看答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人口达到百万,经济最活跃的城市是

A. 长安

B. 洛阳

C. 建康

D. 开封

 

查看答案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了一个三国初期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A. 书桌上有笔、纸张    B. 书桌上有一摞书籍

C. 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D. 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查看答案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查看答案

古诗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请问南朝时相继出现的四个朝代是

①梁

②陈

③宋

④齐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③②①④

D. 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