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习近平指出:“实现民族振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汉朝的繁盛给我们实...

习近平指出:“实现民族振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汉朝的繁盛给我们实现民族振兴带来许多启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谨(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毛色一样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

材料二: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z1)盛。

——汉文帝

上(汉文帝)常衣绨(d)衣(粗糙的衣服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

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恳请陛下命令诸侯王推广恩德,把土地分给儿子们,陛下再封他们的儿子为侯。这些人得到土地,会对陛下感恩戴德。陛下用这种办法,分割诸侯王的封地,削弱他们的势力。 

——据《史记》总结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为改变这种境况,材料二中的“上”采取了什么政策?

(2)材料三的史料记载了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治国措施,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他们的治国措施。

(3)材料四中的“陛下”用的“这种办法”是什么?此“办法”有何妙处?

(4)综上所述,汉朝的繁盛给我们实现民族振兴带来了哪些启示?

 

(1)境况:经济萧条,一片残破荒凉景象。政策:休养生息政策。 (2)措施:提倡以农为本,注重农业生产;田赋降到三十税一;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3)办法:“推恩令”。妙处:不费一兵,不失寸土,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抗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启示: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安民为本,安民必须采取宽舒富民的政策;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统治者励精图治,澄清吏治,社会才能兴盛。(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这反映了西汉初年国家贫困,土地荒芜,饥荒严重。经济萧条,一片残破荒凉景象。结合课本所学,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2)依据材料三“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上(汉文帝)常衣绨(d)衣”“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也”,结合课本所学,西汉初年,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田赋降到三十税一;提倡以农为本,注重农业生产发展;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文帝和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浮华。并以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 (3)依据材料四“恳请陛下命令诸侯王推广恩德” “分割诸侯王的封地,削弱他们的势力”,可知反映的汉武帝的“推恩令”。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把诸侯的封地分给他们的儿子。这样汉武帝不费一兵,不失寸土,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抗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依据材料一秦朝末年的暴政导致民不聊生,人民起来的反抗最终导致灭亡;西汉的初期采取修养生息的政策,改善人民的生活,稳定了局面。汉朝的皇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节俭;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由此得出:一个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安民为本,安民必须采取宽舒富民的政策;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统治者励精图治,澄清吏治,社会才能兴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材料二: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张?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依据材料二,写出秦朝为巩固统一在地方行政制度上采取的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为顺应这一历史现象,北魏哪一统治者进行了改革?列举其改革措施。(任意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

王朝兴替,朝代更迭,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兴盛之道)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1)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2)在战国末期,秦国之所以能够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始于秦朝,根据所学知识,将下表空白处填写完整。

(铭记衰亡之痛)”

材料三: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过秦论》

译文:然而一个人发动起义,就使得整个秦王朝崩溃了,皇帝死在他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

(4)材料中“一夫作难”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5)列举秦朝“不施仁义”的一项表现?

材料四:读下表

东汉后期部分皇帝即位年龄及在位时间表

皇帝

即位年龄

在位时间

殇帝

1岁

1年

安帝

13岁

19年

冲帝

2岁

1年

质帝

8岁

1年

桓帝

15岁

21年

少帝

14岁

1年

 

(6)东汉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造成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7)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列材料摘编自2017年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网上的《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一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造丝绸制作陶瓷器、种植茶叶的国家。可以说,丝绸、瓷器、荼叶是中国文明的符号。各色的丝绸织品、瓷器、茶叶成了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交换货品。由于大宗的中国陶瓷制品后来都经海道外销到亚、非、欧,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陶瓷之路”。中国的瓷器备受西方贵族的青睐,被认为是奢侈品。

(1)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商品包括哪些?材料一中的“陶瓷之路”是指哪条路?

材料二:丝绸之路是一条多种宗教、思想、文化、艺术传播之路。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南北朝以后摩尼教、祆教、景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等相继传入中国。中国对侨居民族、外来宗教宽容以待,对各种文化兼容并蓄,使中华文明因海纳百川而博大精深。最终儒、释、道三种文化合流,发展成为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

(2)依据材料二,古代中国对外来的文化持何种态度?在“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中融入了哪种外来宗教文化?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下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

A. 江南经济发展

B. 北方文化繁荣

C. 专制统治加强

D. 国家统一完成

 

查看答案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当代科学家利用巨型电子计算机已计算到小数点后约100万兆位。而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   )

A. 阿基米德    B. 张衡    C. 祖冲之    D. 宋应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