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它们见证了秦朝的改革。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各位有功之臣以及从代郡来的老家族的人,姓中有的是复性,都要改为简单易记的姓)”。

——《资治通鉴》

(1)阅读材料一,材料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材料中的“教民耕战”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四方古印文体现出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3)阅读材料三,“魏主”指的是谁?这段材料反映了“魏主”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4)对于以上改革,有人认为“商君遭车裂而亡,秦朝二世而灭,鲜卑族汉化”。所以,这些改革都是失败的。你认同这一观点吗?如果不认同,请你写出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依据是什么?

 

(1)商鞅。大大增强秦国国力,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秦始皇统一文字。 (3)北魏孝文帝。改用汉姓。 (4)不认同。改革成功与否的判断依据应该是“改革是否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进步”。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商君”指的是商鞅,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材料中的“教民耕战”大大增强了秦国国力,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方古印文体现出的有效的历史信息是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等官职,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秦始皇统一文字。 (3)根据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的信息可知,“魏主”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根据材料“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各位有功之臣以及从代郡来的老家族的人,姓中有的是复性,都要改为简单易记的姓”的信息可知,这段材料反映了“魏主”改革中的改用汉姓的措施。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不认同这一观点,改革成功与否的判断依据应该是“改革是否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是实行改革者的最终命运如何,主要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就都是成功的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虽是同姓宗族,封国与中央亦兵戎相见。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观察图一,西汉初年,发生七国之乱。后来,汉武帝是怎样解决诸侯国与地方豪强威胁中央的问题的?

(2)观察图二,“八王之乱”发生于哪一帝王在位时期?有人说,“(西晋)八王之乱变相地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七国之乱与八王之乱有何相似点?

 

查看答案

汉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被称为千古一帝。

(1)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改正:

(2)汉武帝为了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改正:

(3)为了解除匈奴的威胁,汉武帝派遣班超出使西域。

改正: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科技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1)东汉时期,宦官________改进造纸术,使纸的使用日益普及。

(2)“医圣”张仲景写成《________》一书,为中医治疗学奠定了基础。

(3)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________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发生过许多以少胜多的战役。

(1)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

(2)__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________以后,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查看答案

某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一组图片(见下图)。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的主题是

A. 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B. 中国寺院建筑的发展

C. 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

D. 中国绘画艺术的成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