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二  这一盟约签订后,辽宋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局面。由于双方关系恶化,宋朝封闭了榷场,西夏人迫切需要的茶、布匹等物资无法获得,要求停战求和、与宋重开互市的愿望日益强烈。

——摘编自《中国民族史纲要》

材料三  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ロ大量南移。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朝武将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宋朝实施了什么政策?说说该政策给宋朝带来的利和弊。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的“这一盟约”是指什么?通过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经济重心南移是在什么时候完成的?根据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1)重文轻武政策;这一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但是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2)澶渊之盟。宋朝做出让步是值得的,议和从长远看,近百年辽宋友好,没有战争,有利于生产发展,社会安定,边界互市,民族友好往来。(3)南宋;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ロ大量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掀起水利建设;水稻生产技术提高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出人们不以从军为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武将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宋朝实施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但是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重。 (2)根据材料二“这一盟约签订后,辽宋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这一盟约”是指澶渊之盟;通过材料“这一盟约签订后,辽宋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局面”得出的认识,宋朝做出让步是值得的,因为议和从长远看,近百年辽宋友好,没有战争,有利于生产发展,社会安定,边界互市,民族友好往来。 (3)根据材料三“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ロ大量南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说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所以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完成的。由“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ロ大量南移。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ロ大量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掀起水利建设;水稻生产技术提高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汴渠),名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入汴ロ,又从大梁之东引汴水入于泗,达于淮,自江都宫入于海。……炀帝巡幸,乘龙舟而往江都。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zhúlú指首尾衔接的船只)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材料二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三  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材料四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含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这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大运河开凿的利与弊。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唐太宗在经济方面采取的什么措施体现了材料中的思想?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3)材料三、材料四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

 

 

查看答案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

“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善于纳谏。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他认为中国科举制度具有公正性。______(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

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手工业的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农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