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鲜卑的穆、陆、贺、刘、楼、于、秘、尉八姓,‘一同’汉族的卢、崔、郑、王四姓,彼...

“鲜卑的穆、陆、贺、刘、楼、于、秘、尉八姓,‘一同’汉族的卢、崔、郑、王四姓,彼此联姻,将胡汉贵族集结为一个统治集体。”以上材料描述的是

A.文景之治的成果 B.王莽改制的原因

C.孝文帝改革影响 D.贞观之治的表现

 

C 【解析】 据“鲜卑的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一同’汉族的卢、崔、郑、王四姓,彼此联姻,将胡汉贵族集结为一个统治集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孝文帝改革的影响。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拔部建立北魏。439年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的局面。各民族共同生活,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为了顺应这一趋势,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把皇族由姓拓拔改为姓元,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汉语成了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促进民族交融,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3年,甲骨文首次进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甲骨文入选的理由应是

A.为商朝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B.对于研究儒家思想有重要意义

C.记载西汉人对秦朝灭亡的反思 D.有力证明西汉初已发明造纸术

 

查看答案

某同学整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政治主张,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A.道家——主张兼爱,非攻 B.儒家——施行仁政

C.墨家——加强中央集权 D.法家——实行“礼治”

 

查看答案

如图是20世纪70年代河北平山三汲村中山王墓出土的战国银首人俑铜灯。铜人一派宽袖深衣的中原打扮,但高颧扁脸,浓眉短须,是典型的古代北方狄人的“男子汉”。这件文物可以用来说明战国时期

A.中原与周边地区的民族交融 B.中山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遍推广 D.各国间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查看答案

以下文物可以用来研究“中国稻作农业起源”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历史探究小组分别从四个方面探究北京的历史。

探究一、北京的城:从边陲重镇到帝王之都

材料1 北京城的演变历程示意图

(1)根据材料1结合所学在①②处填上当时的名称。

材料2 早在熙宗(1136—1148年)时期,吸取先进的汉文化以改更女真落后旧俗的政治革新工作已在积极地进行,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政治改革招来了保守派贵族的猛烈反抗,海陵王继位后,继续在以汉制改更旧制的道路上大步前进,为了有效地巩固对华北中原地区的统治。迁都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特别因为海陵王是以庶长通过谋弑而取得帝位,宗室中对他多怀不满和不服。这种情况更加深了海陵王为借迁都而彻底打击守旧派贵族,以摆脱他们的阻挠而加速政治革新的决心。

(2)根据材料2概括海陵王迁都的原因。

探究二、北京的山: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3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从西柏坡赴北京(时称北平),25日进驻香山,并在此工作生活了181天。中共中央在香山指挥解放全中国、筹备新政协、筹建新中国等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决策、重要人物。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这段革命历史具有极为重要而特殊的历史地位,所蕴含的红色基因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脉相承,是中国共产党红色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根据材料3结合所学概括“香山精神”内容。

探究三、北京的人:北京话的形成过程

材料4 由于辽金建都北京,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上升。因此,一方面大量的北方少数民族不断涌入现今的北京地区,原来居住在北京地区的汉人和北方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而另一方面,由于其以宋朝统治的中原地区在政治上相对分离,语言交流受到极大的限制。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300年。由于与外族语言长久而亲密的接触,以及以本族语言的长期分离隔绝,北京话在1000多年前就处于与其他语言方言完全不同的,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中。

明代北京的人口结构再次发生变化,然而与辽金时代不同的是,这时和北京方言接触最频繁的已不再是契丹蒙古等少数民族语言。而是来自中原和长江以南的各地汉语方言,这使得北京话再度开始了与汉语方言的大融合。

清朝建立以后……北京话又开始与一种新的语言——满语的全面接触,于是又掀起了北京话与满语的斗争与融合……

(4)根据材料4概括北京话形成的特点。

探究四、北京的水:十三陵水库与南水北调工程

材料5 据《昌平文史资料》载:1954年4月,周恩来视察十三陵地区时说:十三陵这个名胜古迹,是外宾必游之地,有山无水是一大遗憾。若能修个水库,有个大的水面,那就更美了。同年夏天,水利部副部长李葆华向北京市有关领导传达了周恩来的这个设想。

材料6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江水进京后,北京年均受水将达10.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将增加50多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后,一期工程将为北京送水10.5亿方,来水占城市生活、工业新水比例将达50%以上。按照北京目前约2000万人口计算,人均可增加水资源量50多立方米,增幅约50%。工程通水后,不仅可提升北京城市供水保障率,还将增加北京水资源战略储备……

(5)对比材料5、6说一说两个水利工程的目的有何不同。

(6)除上述探究北京历史的四个主题外,请再命一个探究有关北京历史的主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