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的教育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西新旧交融,并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阅读材料...

近代中国的教育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西新旧交融,并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创办人

备注

1839年

马礼逊学堂

传教士马礼逊

澳门

1843年

英华学院

传教士爱礼逊

从印尼迁至香港

1844年

宁波女塾

传教士爱尔德赛

宁波

1861年

京师同文馆

恭亲王奕䜣

北京

1864年

广州同文馆

谈文和

广州

1898年

京师大学堂

张百熙等

北京

1903年

《奏定学堂章程》

张之洞等

建立初等、高等学堂的教育体系

 

(1)据材料一,分析1839—1903年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有何特点?京师大学堂创办于哪一事件期间?

材料二  “第一,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虽然中了许多暗箭,背了许多谣言,教授和学生也都逐年地有些改换了,而那向上的精神还是始终一贯,不见得弛懈。第二,北大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即使只有自己”“北大究竟还是活的,而且还在生长的。凡活的而且在生长着,总有肴希望的前途。”

——1925年鲁迅《我观北大》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北大是“改进的运动的先锋”、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

材料三  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他们赓续文化,弦歌不辍……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832名从军的英雄……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

——中国教育报《西南联大:抗战烽火中的不辍弦歌》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联合大学成立的背景,并据材料三概括西南联大在此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

材料四  40年前,我们打开窗户,发现世界教育已经走向现代化。于是我们如饥似渴地引进西方教育的先进理念、教育改革的经验,逐渐使我国的教育恢复起来,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为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而且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光明日报·教育现代化的中国之路》(2018)

(4)材料四中使“我们打开窗户”的历史事件是指什么?请你分析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1)特点:早期多由传教士创办;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或沿海对外交往频繁)地区;官办民办并存。(答出其中两点即可)事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期间。 (2)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北大师生积极参与了五四运动。 (3)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北平和天津等地失陷。积极作用:培养了优秀科技人才;为抗战输送了良好的兵源;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赓续了优秀文化。(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4)历史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或实行改革开放)。重要性: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培养国民的创新意识;推动社会文明建设;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创办人、传教士马礼逊”等可归纳出早期多由传教士创办;根据“澳门、香港”等可归纳出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或沿海对外交往频繁)地区;根据“创办人恭亲王奕䜣、谈文和”可归纳出官办民办并存;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期间。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唯一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大是1915年掀起的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北大师生积极参与了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因而北大是“改进的运动的先锋”、是“常与黑暗势力抗战的”。 (3)根据材料三“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在昆明联合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民族存亡之际,他们赓续文化,弦歌不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南联合大学成立的背景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北平和天津等地失陷。据材料三“在这里,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832名从军的英雄……无论是投笔从戎走上抗战前线,还是在校园继续刻苦学习,都是一种爱国……”可知,西南联大在此时期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为抗战输送良好的兵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4)据材料四“40年前,我们打开窗户,发现世界教育已经走向现代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使“我们打开窗户”的历史事件是指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第二小问,根据“于是我们如饥似渴地引进西方教育的先进理念、教育改革的经验,逐渐使我国的教育恢复起来,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有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培养国民的创新意识;推动社会文明建设;培养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是一种以民众作为国家生存决定性条件的理论。《左传》记载了“爱民”的思想,孔子提出了“仁”“惠民”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孟子将民本思想浓缩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苦劝统治者要实行仁政,能“制民之产”,就是希望统治者提供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以保障农民生活。孟子的思想奠定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基础,成为民本思想的典范。

——摘编自周克浩《马克思“以人为本”与孟子民本思想之异同》

(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民本思想的形成特点,并指出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从后来的历史看,中国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废弃了早先在诸王国发展起来的写法众多的语言文字,而代之以全中国都能理解的统一文字。这种统一文字……证明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黏合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的“统一文字”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种非常有效且持久的统一的粘合剂”?

材料三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的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3)据材料三,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并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

材料四  宫殿是皇帝居住并进行统治的地方,(汉)萧何说宫殿“非壮丽无以重威”,(唐)骆宾王诗“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古代宫殿中只有北京紫禁城宫殿保存下来。紫禁城始建于永乐四年(1406年),为南北长的矩形,四面各开一门,以南门为正门,中轴线穿过南北之门。紫禁城内有不下百所院落,每所院落中建筑都有主有从,以配殿衬托主殿。就全宫来说,无数不同规模的次要院落有秩序地组织起来,共同拱卫外朝、内廷的主院落和中轴线上的主殿。整座宫城正是以其建筑形象体现古代社会中的君巨、父子、夫妇的伦常关系和这种关系最顶端的君权、皇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摘编自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概说》

(4)据材料四,概括紫禁城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建筑之美,并说明其设计意图。

 

查看答案

下图是小米同学绘制的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图。对它的理解准确的是

A.封建专制是人类社会的必经阶段 B.生产力与政治文明的发展存在内在联系

C.世界的发展必然引起文明的冲突 D.科技创新与进步是人类政治斗争的结果

 

查看答案

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对史实进行正确的解读。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

1922年,《九国公约》的签署

实现了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

B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C

1949年,德国的分裂

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D

1945年,联合国成立

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这样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头脑。”对此话理解准确的是

A. 总结苏联历史只能用理性思考,不能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B. 为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失败感到遗憾,但认为苏联解体是必然的

C. 统一的苏联的解体是遗憾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失败是必然的

D. 俄国的历史只能向前发展,苏联的解体是历史的进步

 

查看答案

明治维新后,皇族的特权依旧,旧藩主和旧公卿变为华族,旧武士成为士族,农工商 成为平民。允许华族、士族和平民通婚,规定在兵役、纳税等方面完全平等。据材料可知

A.改革依然保留了旧制度的残余 B.明治维新获得武士和民众支持

C.日本实现完全意义的阶级平等 D.平民的地位和权利依然没改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