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有深厚的历史溯源。结合所学回答: (1)...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有深厚的历史溯源。结合所学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其中提出以民本思想“仁政”来治理天下的是哪一位思想家?在中国长期政治实践中,推行民本思想的君主往往可以缔造出繁荣昌盛的局面,请以西汉为例加以阐述和说明。

(2)以民为本的思想深深烙在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上。下图所示农业科学技术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请问这一著作的作者是谁?

(3)农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儿,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发展农业推行了哪一生产制度?这一举措的实施有什么历史意义?

 

(1)孟子;举例说明:汉景帝和汉文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轻徭薄赋,国力有很大的增强,出现了文景之治。(给分标准:具体措施一分,文景之治一分) (2)贾思勰 (3)生产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历史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其中提出以民本思想“仁政”来治理天下的是孟子;儒家是战国时期有很大影响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第二小问,在中国长期政治实践中,推行民本思想的君主往往可以缔造出繁荣昌盛的局面。如西汉的文景之治。汉景帝和汉文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轻徭薄赋,国力有很大的增强,出现了文景之治。 (2)以民为本的思想深深烙在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上。结合所学可知,图片所示农业科学技术著作是《齐民要术》,这一著作的作者是贾思勰;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这部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3)农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儿,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发展农业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战时,中国政局动荡,经济贫弱到极点,但北洋政府依旧做出了支援协约国的决定……这一决定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14万华工,来到英法,为西方文明的存亡,赴汤蹈火,他们虽未直接参战,却为英法提供了14万劳动力,使14万英法青年可以走上战场。他们用自己的宝贵生命参与拯救西方文明,并通过同西方文明接触,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观,从而为中华民族走向国际社会,为中国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丛爱娟《参加一战的华工与威海卫》

材料二:自东三省沦陷后,中国人民就在极其不利的国际环境下,开始独自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斗争。我们以巨大民族牺牲,将日军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牢牢拴在了中国战场。正是由于中国战场存在,使得日军未能按计划北上与德军配合夹击苏联,也减轻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

——摘编自岳麓版教材《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面前,中国以牺牲本国经济的代价,为世界各国防控疫情争取了时间窗口。在防控本国疫情的同时,积极主动向相关国家提供支持。体现了中国作为国际大国的使命和担当。现在中国的使命担当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未来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势必得到加强。

——摘自《环球时报》

(1)根据材料一,归纳北洋政府派华工出国对中国和西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中央集权寻找意识形态的支撑。然而在现实政治中,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是有所保留的。他并不完全依赖儒士,在宗教方面,相当依赖道家方士;在平均地权和教化方面,相当依赖儒家;在节制资本方面,又相当依赖法家……他的治国理念大体上就是以儒术的外表掩盖法术的内里,这种理念的推行,为汉朝走向鼎盛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在伯里克利时代,出于实际的需要实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首先,除将军的职务必须由有军事才能的人担任以外,500人会议的议员和大部分的政府官员,由抽签的方式来决定。其次,将梭伦所创设的陪审法庭扩展成为一个拥有6000名陪审员的庞大的司法机关。最后,实行公职付酬的办法,使那些比较贫穷的人,也可以去担任政府的官吏、议员或陪审员。伴随这些措施的实施,雅典民主政治走向了黄金时期。

——摘编自郭圣明《世界文明史纲要》

材料三:邓小平说,“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不会改变的,永远不会改变。但是,不保证香港和台湾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就不能保持他们的稳定和繁荣,也不能和平地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香港问题上,首先提出保证其现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在1997年后50年不变。”

——摘自《瞭望》周刊《一个意义重大的构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治国方略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是谁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2)根据材料二,概括伯里克利的改革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提出的构想是什么。并分析邓小平提出这一构想的目的。

(4)综上,谈谈你对国家治理的认识。

 

查看答案

观察图2:

(1)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美英盟军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登陆地点    B.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2)据图指出,反法西斯盟军进军方向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

观察图1:

(1)请在答题卡图中方框内,写出敌后战场的指挥中枢所在地名称。

(2)据图指出,抗日根据地分布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长期实行军事围攻、政治加压、经济制裁,中美甚至在朝鲜和越南直接或间接战争,对美敌视和仇恨的情绪弥漫中国的各个阶层。日本则长期充当美国敌视中国的急先锋和桥头堡,中日之间的敌视、仇视情绪也曾经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20世纪70年代初,根据新的国际形势和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毛泽东高屋建瓴地从乒乓外交和斯诺传话开始,逐步实现对美、日外交正常化的战略性转变。这是一个出乎当时国人预料的重大转变,如何统一全党与全国人民的认知,成为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在毛泽东、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对统一全党全国对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的看法实行了强有力的“核心领导”,稳妥有序地解决了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较好地统一了全国意志,顺利实现了外交战略的重大转变。当时采用的先上级后下级、先党员后群众等做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在重大外交战略问题上统一全党和全国认识,形成代表国家意志的观点和政策,这种做法对于今天认识国际形势、推行重大外交决策,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摘自石源华《应对重大外交问题需要统一国家意志》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态度。(  )

2.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国政府的外交战略开始出现转变。(  )

3. 中国实行乒乓外交后,中日、中美关系相继开始正常化。(  )

4. 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核心领导下,较好的统一了全国关于外交战略转变的认识。(  )

5. 基于对当今国际形势的认识,中国推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活动。(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