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关税通常指进口关税,各国都以征收进口关税作为筹集财政资金、控制外国货物进口以保护...

关税通常指进口关税,各国都以征收进口关税作为筹集财政资金、控制外国货物进口以保护本国工农业的手段。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世纪20年代,英国同欧洲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降低原料和工业品的进口税率。40年代又取消了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上千种商品的进口税,成了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通过与各国的多轮谈判,到1875年,英国已经将制造品的平均进口关税率下调为零,主要欧洲国家的关税都大幅度下调。

——摘编自韩青、高先民、张凯华《贸易战争》

材料二:中英《南京条约》第十条规定:英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经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从此以后,直到一九三一年国民党政府乞求帝国主义国家取得形式上的关税自主权为止,中国的海关税则,非经帝国主义国家一致同意,不得更改。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同意“海关聘用英、法、美三国人员帮办税务”,中国海关成为列强侵华 的工具。19世纪70年代后,收回关税主权的呼声渐起。如郑观应提出”收我利权,富我商民,酌盈剂虚;张零不仅著书立说,还发起成立“主张国际税法平等会”,敦促巴黎和会承认中国关税自主。

——夏保国《中国近代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与收复》

材料三:美国为了谋求世界霸主地位,于1947年召集包括中国在内的22个国家在瑞士日内瓦创立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组织,企图重建世界贸易秩序,消除各国关税壁垒。

材料四:深层次来看(中美贸易战),美国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为了利益第一的原则,垄断其仅有的科技优势,不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快速发展,而采取各种遏制战略 阻止包括中国在内的他国的崛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曾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就是针对“中国制造2025”,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说这才是美国加征关税的真正目的和美国的关切。

——刘英《挑起贸易摩擦只是表象遏制中国才是目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20至40年代英国的关税政策?该政策对 英国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后期关税征收的主要变化是什么?张簪力争中国关税自主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美国推动创立”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指出近年美国为什么对中国加征关税,单方面挑起贸易战?这一行径违背了当今世界经济哪一发展趋势?

 

(1)政策:降低关税;影响: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自由贸易的国家;导致各国关税下调,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2)变化:协定关税;列强控制中国海关;重视关税征收。原因:民族危机加深;维护国家主权;增加国家税收。 (3)目的:谋求世界霸主;重建贸易秩序; (4)原因:维护美国的利益;阻止中国的崛起;趋势:全球化。 【解析】 (1)政策:根据“降低原料和工业品的进口税率”等信息可得出降低关税;影响:根据材料的时间可知此时英国正开展工业革命,因此可从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成为自由贸易的国家、导致各国关税下调,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等角度进行概括。 (2)变化:根据“英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经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可得出协定关税;根据“中国的海关税则,非经帝国主义国家一致同意,不得更改”“中国海关成为列强侵华 的工具”得出列强控制中国海关;根据“19世纪70年代后,收回关税主权的呼声渐起。如郑观应提出”收我利权,富我商民,酌盈剂虚”可得出重视关税征收。原因:根据材料信息可得出此时处于中国近代,可从民族危机加深、维护国家主权、增加国家税收等角度概括。 (3)目的:根据“美国为了谋求世界霸主地位”可得出谋求世界霸主;根据“企图重建世界贸易秩序,消除各国关税壁垒”可得出重建贸易秩序; (4)原因:根据“美国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为了利益第一的原则”可得出维护美国的利益;根据“而采取各种遏制战略阻止包括中国在内的他国的崛起”可得出阻止中国的崛起;趋势:结合所学可得出是全球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城市是文明的象征,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西欧商业城市的兴起,一举改变了城市的传统角色,城市开始由依附于乡村转变为支配乡村,开始由依附于国家权力转变为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进而支配国家权力。进入近代以后,城市的产业——商业和手工业逐渐成为西方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城市的主人——商人和手工业者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统治阶级的主体,城市的文化——商业文化逐渐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文化,所以说,近代的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世纪的城市文明。

——雷恒军《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人自治研究》

材料二 “工业革命对商品的制造方式、制造地点带来了本质性的变化,成为城市增长的强力催化剂。”原来在自己的小屋中就可以进行全部手工生产流程的农村工人,现在必须在工厂中才能生产,而且所有的加工流程被流水化。自此,工业由原来的分散转为集中。源源不断的农村工人涌向城市……从1750年到1850年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0%提高到了50%。

——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材料三 据统计,战前的1940年,苏联城市数量增加到1 241座,镇增加到1 711座,城市总人口增加到6 311万人,比1926年增加了一倍还多,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到了32.5%。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高达6.2%,是资本主义国家在鼎盛时期城市人口最高年平均增长率的1.5倍至2倍……苏联为了控制大城市的发展,还实施了居留证制度。居留证制度建立于1932年12月1日,按规定,凡年满16岁的公民必须领取居留证,并在以后定期更换。

——耿晓棠《试论苏联的城市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世纪城市实现由“依附于国家权力”到“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的转变的主要方式有哪些?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经济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750年至1850年间推动英国城市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该因素如何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并推动城市化进程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6年至1940年间苏联城市人口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什么?苏联城市化有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世界各国城市化给我们的启示。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以来桥梁建设见证历史,见证新中国伟大飞跃。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6年,中国第一条南北铁路大动脉——卢汉铁路建成通车,汉口成为其南端终点。与此同时,向南通往广州的“粤汉铁路”,以及向西通往成都的“川汉铁路”也已在建设或筹 备当中,这三条铁路干线,皆汇合于武汉。显然,在未来大清帝国的交通版图里,武汉将成为全国铁路的核心枢纽,四方交通的汇集点。而由三镇隔江分立的城市格局,显然已构成极大掣肘。在此形势下,张之洞便有了在汉修建跨江大桥的想法。

——刘文祥《清末民初的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计划》

材料二:钱塘江大桥是横垮钱塘江南北两岸的一上一下的双层联合型铁路、公路两用现代 化大桥,也是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主持施工的大桥。据统计,在钱塘江大桥建成后 的89天里,经大桥运送的抗战军用物资、民生物资价值应在三千万元左右。更有十万难民通 过大桥逃难。为了阻滞日军的进攻,无奈之下,茅以升不得不含恨下令炸桥。1937年12 月23日,随着巨大的爆炸声响,1453米的钱塘江大桥被从六处炸断。历经两年零195天夜以继日的紧张修建,耗资540万银元的现代化大桥,通车仅仅89天,就被迫炸断。

——冉绵惠《钱塘江大桥:茅以升的抗日壮举》

材料三:自打1956年5月毛泽东视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工地,肯定大桥局党委的思 路,提出了“建成学会”的方针后,极大地激发了建桥大军向苏联专家虚心学习建桥技术的积极 性。建设武汉长江大桥拉开了中国现代化桥梁建设的序幕。一支“建成学会”的建桥大军, 撒向全国,不断发展壮大,他们一代一代地接力奋斗,在长江干流上已建成了近100座跨江大桥。

——梅兴无《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始末》

材料四:2018年10月2 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并向全世界宣布了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极大缩短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 不仅代表了中国桥梁先进水平,更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中央政 府支持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地区城市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之洞是晚清哪一运动的代表人物?概括他认为需在武汉修建跨江大桥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钱塘江大桥为什么在通车仅仅89天之后被炸断?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汉长江大桥是哪一时期建设成就?毛泽东提出“建成学会”方针的背景是什么?该方针有什么积极意义?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谈谈“港珠澳大桥”能正式开通的前提条件?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时间轴承载的史实反映出

 

A. 西欧走向联合的历程

B. 西欧各国经济水平一致

C. 西欧国家间矛盾消失

D. 西欧的一体化水平最高

 

查看答案

2020年5月8日,美国白宫发表了一段特朗普讲话的视频节选,说“1945年5月8日,美国和英国战胜了纳粹。”俄罗斯总统普京随后讲话,认为-些国家把“篡改历史”当成解决国内政治问题的工具。下列可反驳白宫观点的是

A.苏联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打击法西斯 B.打击意大利促使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C.斯大林格勒战役有力扭转二战战局 D.苏军迫使德国放弃对英国猛烈轰炸

 

查看答案

“和约在德国引起的深刻不满,一开始便暴露了这个和约的脆弱性,这种不满立即被法西斯分子所利用,对希特勒的崛起发挥了作用。”材料中的“条约”是指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北大西洋公约》 D.《欧洲联盟条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