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以下是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情况表。其数据变化说明 时间 哲学、宗教 自然、应用科...

以下是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情况表。其数据变化说明

时间

哲学、宗教

自然、应用科学

社会科学

历史、地理

文学、艺术

合计

年平均数

1895年前

1

4

1

2

3

11

 

1896〜1911年

38

172

366

238

136

950

63.33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A.洋务运动已彻底失败

B.戊戌变法取得重要成果

C.国人对日本一无所知

D.救亡图存成为时代需要

 

D 【解析】 根据题干的“1895年前”可知A不符合题意,因为1895年前洋务运动还未破产;戊戌变法是发生在1898年,1895年前中国开始翻译日本书籍,故B不符合题意;国人对日本一无所知的说法明显错误,故C不符合题意; 1896〜1911年中国翻译日本书籍的数量明显多于1895年前,说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需要。故D符合题意,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9原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

——瓦德西

材料二  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1)材料一指的是哪次侵华战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慈禧太后的表现说明了什么?

(3)有人认为“《辛丑条约》的签订,一定意义上讲是列强鉴于中国人民反抗使瓜分企图破产的事实,对侵华政策的调整。”请你结合史实简要评述这一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戍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

(2)据材料和材料二,概括指出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

 

查看答案

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查看答案

(2018石家庄模拟)如图为1901年英国一刊物上登载的一幅《亲密而忧伤的离别》的漫画。漫画中李鸿章对着手拿借据的英、法、俄、日、德等国的侵略者说:“拿着你们的借据走吧!”此漫画反映的是

A.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借款

B.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

C.八国联军因没能瓜分中国而“忧伤”

D.李鸿章为解决了中外纠纷而感到“甜蜜”

 

查看答案

1902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噎

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早在1901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语,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据是(  )

A.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B.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允许列强开设工厂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