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

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manfen5.com 满分网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
(2)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5)潜艇失事时,艇员用硬物连续敲击潜艇钢板,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这是国际求救信号SOS的电报码).救援人员如在附近,就可以知道潜艇中还有人在,这是因为______
(1)(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2)用金属丝听到的声音大,说明金属丝传声效果比棉线好;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4)如果线处于松弛状态,松弛时振动被空隙吸收,无法传递振动. 【解析】 (1)细棉线是固体,能实现通话,说明固体也是传声的一种介质. 故答案为:固体(细棉线)可以传声. (2)因为相距同样远,且说话的响度也相同,但改用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大,唯一的原因肯定就是金属丝的传声性能比棉线的好. 故答案为:细金属丝比细棉线传声效果好. (3)说话声引起棉线振动,棉线把这种振动由近及远的传到远方,如果用手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则振动就会停止,也就听不到声音了. 故答案为: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被阻断. (4)如果线没有拉直,那么由于线是松软的,振动会被棉线上的空隙吸收,从而无法传递振动,另一方就听不到声音. 故答案为:不能. (5)艇员用硬物连续敲击潜艇钢板,救援人员如在附近,就可以知道潜艇中还有人在,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钢板),液体(海水)、空气中传播. 故答案为:固体(钢板)、液体(海水)、气体可以传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兴趣小组进行200g冰的熔化实验,图象如图:
(1)根据熔化实验结论,下列说法中存在不正确的地方.请你将错误之处在其后横线上改正过来:
①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______
②在C点时,物质是固体状态.______
(2)AB段表示______加热过程(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BD段表示______过程.(填“熔化”或“凝固”)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    ,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    热量.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时候,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A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B点的乙同学,如图所示,在这一现象中,光线的入射角是   
A.∠1         B.∠2
C.∠3         D.∠4.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 ______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______.(填“大”、“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 ______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猜想假设;B,得出结论;C,分析归纳;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______.(填字母)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manfen5.com 满分网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