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上周日学校组织初二年级全体同学去南郊风景区春游,同学...

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上周日学校组织初二年级全体同学去南郊风景区春游,同学们都玩得很开心.初二(3)的张恬恬同学回到家后觉得很口渴,倒水时发现热水瓶里面已经空了,于是她就拿出水壶,倒入小半壶自来水,放到煤气灶上用大火加热.几分钟后,水开了,壶口处冒出大量“白气”.张恬恬关掉煤气灶后取下水壶,水逐渐停止沸腾.当她向水瓶中灌水时,壶口处的水忽然又“沸腾”了,水花四溅,差点儿溅到自己身上.张恬恬吓了一跳,立刻将水壶放下.过了好一会儿才拿起水壶向水瓶中灌水,这次没有出现刚才的“沸腾”现象.张恬恬同学觉得很奇怪,把这事告诉了在学校教物理的爸爸.爸爸听了以后,笑着对恬恬说,你已经开始学物理了,最好自己来研究这问题.在爸爸的指导下张恬恬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结果如下:
表一
水壶中的水量用大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水烧开后过一会儿再灌入水瓶
半壶水灌水时水会突然沸腾灌水时不会突然沸腾
一壶水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灌水时不会突然沸腾
表二
水壶中的水量用小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水烧开后过一会儿再灌入水瓶
半壶水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灌水时不会突然沸腾
一壶水灌水时水不会突然沸腾灌水时不会突然沸腾
发现原来已经不沸腾的水发生突然沸腾的现象只有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才会出现:(1)水量比较少(半壶水);(2)用大火烧开水,水开后立即灌入水瓶.
张恬恬同学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液体沸腾的条件,终于得到了水在灌入水瓶时再次沸腾的原因!
通过这次活动,张恬恬认识到物理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多观察,多实验,不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问题1:原文中“几分钟后,水开了,壶口处冒出大量“白气”.”“白气”是______;“白气”的形成先后经过的物态变化是先____________
问题2:液体沸腾需要满足条件是____________.液体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将______
问题3:原来已经不沸腾的水在灌入水瓶时再次沸腾的原因是什么?
解决此题要掌握: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并且要继续吸收热量,沸腾时温度不再变化. 【解析】 (1)水在加热时会发生汽化现象,由水变成水蒸气,水开后,水蒸气从壶口冒出,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即白气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并且要继续吸收热量,沸腾时温度不再变化. 故答案为:小水珠,汽化,液化;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不变; (3)答:由于用大火加热且水不满,所以壶的上半部分温度较高,超过了水的沸点.将水灌入水瓶时,水流经壶的温度较高的上半部分,水会再次吸热重新沸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manfen5.com 满分网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
(2)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5)潜艇失事时,艇员用硬物连续敲击潜艇钢板,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这是国际求救信号SOS的电报码).救援人员如在附近,就可以知道潜艇中还有人在,这是因为______
查看答案
某兴趣小组进行200g冰的熔化实验,图象如图:
(1)根据熔化实验结论,下列说法中存在不正确的地方.请你将错误之处在其后横线上改正过来:
①晶体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______
②在C点时,物质是固体状态.______
(2)AB段表示______加热过程(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BD段表示______过程.(填“熔化”或“凝固”)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    ,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    热量.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时候,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A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B点的乙同学,如图所示,在这一现象中,光线的入射角是   
A.∠1         B.∠2
C.∠3         D.∠4.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对上面的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 ______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______.(填“大”、“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 ______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猜想假设;B,得出结论;C,分析归纳;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______.(填字母)

manfen5.com 满分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