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赏析诗歌,回答下列各题。(共4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

赏析诗歌,回答下列各题。(共4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回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采用“                 ”和“                 ”(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2分)

2.诗中名词“                          ,                        ”表现出诗人

                    的性格。(2分)

 

1.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分)   自信(积极、豁达、乐观)(1分) 【解析】 1.2分 2.2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默写。((1)(2)(3)小题每题1分,其余小题每空0.5分,共10分)

(1)                      ,悠然见南山。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苟全性命于乱世,                         。

(4)安得广厦千万间,                         ,                     。

(5)陆游《游山西村》中“                      ,                      ”两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6)曹操《观沧海》中描写想象之景抒发诗人宏伟抱负的诗句是:                 ,                 ;                  ,                   。

(7)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中巧用比喻,勾勒出自己挽弓劲射的雄姿,表达立功报国愿望的句子                      ,                ,                 。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出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是                      ,                  ,               。

 

查看答案

下列三组词语中,每一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3分)

(1)诘责     闲熟    中流砥柱    神采奕奕

(2)浮躁     拘谨    门庭若市    鞠躬尽粹

(3)凛冽     杀戮    冲耳不闻    深恶痛疾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生命是一场大的遇合。

②一个民歌手,在洲渚的丰草间遇见关关和鸣的雎鸠──于是有了诗。

③黄帝遇见磁石,蒙恬初识兔毛,立刻有了对物的惊叹和对物的深情。

④牛郎遇见织女,留下的是年年夏夜星空里永不褪色的神话。

⑤夫子遇见泰山,李白遇见黄河,陈子昂遇见幽州台,米开朗基罗在混沌未凿的大理石中预先遇见了少年大卫,生命的情境从此就不一样了。

⑥就不一样了。我渴望生命的种种遇合,书里的话,等我去阅读、去拍案;田间的野花,等我去了解、去惊识;            ,            、             。山风与发,流云与眼,松涛与耳,他们等着,在神秘的时间的两端等着,等着相遇的一刹那──一旦相遇,就永远不一样了,永远不一样了。

⑦我渴望遇合,即使是怎样的情节,我都一直在等待着。

1.请用正楷将第①段中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2分)

6ec8aac122bd4f6e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3分)

①  褪色        (       )       ②混沌 (       )       ③一刹那(       )    

3.语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

                                                                                 

4.根据语境,在语段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前面一句语意连贯,句式相同。(2分)

 

查看答案

(注意:任选一个题目,按要求完成作文。)

(一)题目一:我做主

题目二:请以“写给       的信”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据此写作。

(二)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我为什么打你 (10分)  

                                   毕淑敏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

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1.文章采用第二人称“你”的叙述方式,表达上有何好处,请简要说明。(1分)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2分)

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22、根据文意,归纳“我为什么打你”的理由。(2分)

                                                                              

3.文末为什么说打孩子“重要的”“是心累” ? (2分)

                                                                                          

4.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父母打孩子行为的看法。(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