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马说》,完成下面问题。(共18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

《马说》,完成下面问题。(共18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不知其能千里而也(          )

②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

求其能千里也(          )       

④执而临之(            )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食之不能尽其才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马说》一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为喻,抨击了当时的“食马者” “不知马”的错误行为。但韩愈并没有从正面阐明应该怎么做。参照选文的第二段,你认为他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2分)

4.《马说》一文的标点是现代人加上去的,有人提出末句“其真不知马也。”,应该用(?)结束。请你细读原文,揣摩文意,表明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分)

5.食马者“不知马”主要是不能了解千里马的需求?请选用文中词语,仿照所示答案,分别用两个字加以说明,填写在下面空格内。(2分)

6ec8aac122bd4f6e           、       、      

 

6.本文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渴望?(2分)

 

1.①喂养②等同(一样)③怎么④马鞭。 2.①喂养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②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③日行千里的马,一餐也许会吃掉一石粟米。 3.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材,鸣之能通其意,或用现代汉语表述。 4.此题为开放题。问而后答,一锤定音;用问号,发人深省。、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马之千里”解释语序不当扣1分,“或”、“尽”等关键词未正确解释扣1分。(2分) 5.策马、食马。(2分。每个1分。如答“策之”、“食之”也可。) 6.围绕作者良好的愿望作答。如渴望自己能得到当政者的赏识、任用。也可从希望统治者不要埋没、摧残人才(或要识别、任用人才)方面回答。(2分。意对即可。)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12分)

不自私的年轻人是中国的希望

①“中国的年轻人不自私”——海外媒体如是说。在震中,他们是把生机留给学生把死亡留给自己的老师;在震后,他们是趟过湍急的河流通报险情的勇者;在营救中,他们又是组织有序冲锋在前的志愿者。中国的“80后”“90后”们,以自己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赢得了世界的赞叹。

②其实在我看来,“不自私”并不足以形容年轻一代在这段时间中的诸多动人行为。准确地说,中国的年轻一代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证明,他们是勇于承担的一代,是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的一代。从救灾前线传来的消息说,灾区到处都活跃着“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和人民子弟兵一样,“青年志愿者”也被灾区群众称为“最可爱的人”。

③如果把这次地震比作一次考试的话,中国的年轻一代考试合格!他们有能力承担起中国的未来,中国的未来因为证实了这一点而充满希望。

④今天,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是令人欣慰的,也是意味深长的。因为当今世界呈金字塔结构,少数的发达国家位居塔尖,中等收入的国家位居塔腰,发展中国家位居塔底。在一个资源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市场体制下,穷国的精英可以通过个人奋斗进入发达国家的塔尖,使自己率先享受发达国家优厚的待遇和福利。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最终结果是,发展中国家的宝贵人力资源和财富总是向发达国家转移,结果是发达国家越来越先进,发展中国家被永远“锁定”在金字塔的底层。

⑤这种格局就要求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一代,在追求个人成功之时,把爱国主义作为一条底线,不能放弃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担当,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国家和民族对自己的培养。然而曾几何时,中国的年轻一代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是被人怀疑的。有学者统计,近30年来,中国流出智力人才100多万,只有20%的人学成后返回祖国,大多数成了发达国家的成员。中国付出大量的教育资源所培养出来的智慧之果,被人家轻松摘取。更有一些中国的企业家,一边在国内赚钱,一边向国外转移资产,很多都成了外国公民。

⑥但中国的年轻一代在这次地震中的表现,以及稍早一点海内外华人(如残疾青年金晶等)为了保卫奥运圣火而展现出的爱国热情,把这些担忧冲淡了——人们深信,在关键时刻,中国的年轻一代是可以冲得上去,顶得住,担得起的!

⑦中国的年轻一代——“不自私”的“80后”“90后”们,是中国的希望!未来的希望!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80后”“90后”们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证明他们是怎样的一代人?(4分)

(1)中心论点是                                                             

(2)他们是                                                                 

2.、说“中国的年轻人不自私”既是第①段的论点,又是第①段的论据,理由是什么?(4分)

3.、第⑤段画线的句子有人认为应删除掉,你同意吗?为什么?(4分)

 

查看答案

(一)(12分)

出师表

诸葛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

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        ”;二是“                  ”。(用原文词句回答)(3分)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查看答案

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刻画人物性格的话。(80字之内)(3分)

忐忑 亵渎 大惊小怪 自知之明 怒不可遏 恼羞成怒 心旷神怡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1)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tì sì héng liú.(                )

(2)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xǐ lí.(             )

(3)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            )

(4)一生中的每时每刻都将消磨你们的青春和力量直到huà wéi wū yǒu.(          )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池上碧苔三四点,                        (晏殊《破阵子》)(1分)

(2)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2分)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 陈涉世家》)(1分)

(4)范仲淹《渔家傲》中的诗句“                               ”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

(5)默写温庭筠的《望江南》。(4分)

梳洗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