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从《敬业与乐业》一文中节选的文字,回答19——21题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甲】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1.、引用朱子的话,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说,应该是( )
A.比喻论证 |
B.道理论证 |
C.对比论证 |
D.举例论证 |
2.、对“甲”句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在俗人眼里,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有高低贵贱之分,从学理上讲,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
B.在俗人眼里,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从学理上讲,却有高低贵贱之分。 |
C.无论在俗人眼里还是从学理上讲,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
D.无论在俗人眼里还是从学理上讲,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都有高低贵贱之分。 |
3.、统领本段内容的一句话是( )
A.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
B.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
C.第一要敬业。 |
D.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
阅读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节选的文字,完成15~18题。
①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②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③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④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⑤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1..段①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
B.总结上文 |
C.统领下文 |
D.开门见山 |
2..失去创造力的原因是( )
A.经常保持了好奇心 |
B.不满足于一个答案 |
C.自我压制 |
D.相信灵感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
3..拥有创造力的人的主要表现是( )
A.没有渊博的知识 |
B.没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
C.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
D.留意自己很小的想法或灵感 |
4..段②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
B.比喻论证 |
C.因果论证 |
D.类比论证 |
阅读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节选的文字,完成9—14题。
①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②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③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④“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⑤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⑥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
⑦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段②中“一条新生路”指的是( )
A.自夸“地大物博” |
B.信“国联” |
C.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
D.相信自己的力量,号召全国民众团结起来抗日救亡 |
2..段⑦中“脂粉”的修辞方法和含义是( )
A.借代,指为国民党反动派涂脂粉的人 |
B.借喻,比喻国民党反动派的御用文人 |
C.借代,指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 |
D.借喻,比喻国民党反动报刊上的欺骗宣传 |
3..段⑥“这一类的人们”指代错误的一项是( )
A.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等 |
B.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 |
C.被喻为“中国的脊梁”的人们 |
D.“有确信,不自欺”的中国人 |
4..选文正面立论的论点句是( )
A.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
B.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
C.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
D.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
5..段⑤中除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 )
A.引用论证 |
B.对比论证 |
C.比喻论证 |
D.正反论证 |
6..作者在文中运用的驳立结合的方式是( )
A.先驳后立 |
B.先立后驳 |
C.边驳边立 |
D.边立边驳 |
下列对文体、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
B.傅雷是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
C.议论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立论文 |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一段话,句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面前是一片壮丽宁静、碧蓝无边的海面。 , , , 。远处群山在晨雾中隐现着。
①现出一片片的火焰 ②涟波反映着融化的太阳
③海和淡蓝色的云天相连 ④在眼光所能看到的远处
A.①②③④ |
B.③②①④ |
C.④③②① |
D.④②①③ |
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出版物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读书应采用精读和泛读相结合起来的方法。 对应该精读的,采用泛读的方法,就可能对必须仔细研究的东西囫囵吞枣,读后只有浮光掠影的印象。 对可以泛读的,采用精读的方法,双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只能吸收到很可怜的一点收获。 两种方法不可偏废,应该巧妙结全。这 是正确的读书方法, 可以说是一种读书的艺术。
A.所以但是 于是 不仅因而 |
B.如果要是因此不但甚至 |
C.因为即使所以不仅因此 |
D.假使假如因而不但所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