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凝望红海滩(16分)
①早听说在双台河的入海口处,每当海潮退去之后,会出现一片奇异的景观——红海滩,只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并没有去理会。印象的底版中,它似乎只是近于夕阳之中的枫林或经霜之后的西山红叶吧。然而几年前,当我真的与红海滩晤面时才如梦方醒——A湛蓝湛蓝的天幕之下,那片坦荡无垠的玫瑰红,红得那么娇艳,红得那么剔透,红得那么珠光闪烁。放眼望去,那红还无休止地向着天边和大海延伸着。这生命之血的红啊,红出一种燃烧之美、青春之美、生命之美。刹那间,说不清我的心是收缩了还是放开了,我仿佛变得很小很小,像是变成了海滩嫣红之中的一个点,又仿佛变得很大很大,大到张开双臂就可将茫茫的红海滩拥抱。
②自从去了一次红海滩,冥冥之中似乎总有一种声音在耳畔滚动,它从遥远的天边注入我的灵魂深处——这是来自大自然的声息,是天籁之声,还是红海滩的呼唤?
③我曾向从事海洋科研的专家咨询过红海滩的成因,那是在海滩上大面积生长的一种植物,叫碱蓬草,经过含有大量盐分的海水日复一日的浸泡,才逐步变红的。在其它一些含碱量较大的地方,也零星生长有这种植物,只是没有形成这样大的规模又没有海潮浸泡的机遇,才没有形成这样的景观。B我也曾仔细地观察过这纤细的小草,它的根扎得并不很深,但须根极多,密密麻麻地紧紧抓住海滩的泥土,这样,大海无论是惊涛拍岸还是轻柔的摩挲,它都会紧贴在那里,待海潮退去后,继续从容娴静地显露出它的殷红。我还知道了这种植物既可食用,又可药用,20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时朝,这碱蓬草不知拯救过多少人的性命呢!
④从此,我不再流连那夕阳下的枫林,也疏淡了那西山的红叶,每有机会,便到海边,凝望那一望无际的玫瑰红。经人指点我还惊喜地发现,不仅仅在水陆边缘有这诱人的景观,乘船出海,在双台河口与渤海湾间的潮间带上,也有大面积的嫣红。在那望不到尽头的嫣红之中,常有一条条纤细的小河,泛着金鳞汩汩流淌,恰似少女俊美的两道蛾眉,更烘托出整个脸部俊美的轮廓。C这一望无际的空旷之中没有花香,没有鸟语,只有点缀其间的簇簇芦苇在秋风之中诉说着它们苍凉的妩媚,就连不时掠空飞过的鸥鸟也是静静的,不出声响。极远处的海面,有三三两两的帆影缓缓驶过。与红海滩对峙的是海浪,它们喷着泡沫,绽放着朵朵银花。这一切,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人间自然坦荡的情愫铺就而成,钟灵毓秀,风物绝顶。静静地站在它的前面,做作、矫揉、压力、限制和虚荣都会化为乌有,人变得更有生气与活力。人,更像一个人了。
⑤感谢博大精深的大海。亿万年,大海创造了无数奇迹,就连人类也是从大海中走来的。大海是历史的化身,力量的象征,是美的创造者。面对碧沉沉的大海和横无际涯的红海滩,我陡生负疚之感。在烦躁的城市喧嚣和高楼林立的“人化自然”中,红海滩啊,你给人以千金难买的心灵抚慰!我们该怎样回报呢?
⑥在熙熙利来、攘攘利往的世界里,也会有人对它无所用心,他们对宁静之美、自然之美不屑一顾,是因为他们早已丧失了精神家园。他们是永远也不会具有这份自然坦荡的心境的。
1.、第①段末尾,作者先说自己仿佛变得“很小很小”,后又说“很大很大”,前后矛盾吗?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2.、第④段末尾说“人,更像一个人了”,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3分)
3.、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从画线的三个句子中任选二句作赏析。(6分)
4.、本文的作者对那一望无际的红海滩情有独钟,感慨良深。你认为他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或得到什么启迪?(4分)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3分)
人生不尽如人意:也许你想成为太阳,却只是一颗暗淡的星星; , ; , 。但只要你坦然接受自己,你会惊喜地发现平凡的你也有自己美丽的风景。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3分)
广西旱区群众喝水难的窘境,一直牵动着当地消防官兵的心。3月30日,广西百色消防支队隆林县大队的官兵带上地下探测装备来到隆或乡下洞屯,与村民一起冒险潜入300米山洞成功寻找出新水源。
今年春季广西遭遇严重干旱,百色隆林县隆或乡双多村及周围4个村庄也不例外。村里村外的所有水源早已枯竭,干旱几乎榨干了山里所有的水分。大风一吹,黄泥土便肆意飞扬,2500多人的生活饮用水告急。得知下洞屯里有一处深洞可能还藏有地下水,30日中午,隆林消防官兵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前往深洞“探险”寻水。
据了解,以前有村民曾深入洞中寻找水源,由于洞内地形非常复杂,寻找水源的村民便“一去不复返”,失踪在洞中,从此再无人敢靠近这“食人洞”半步。
中午时分,两名官兵带上空气呼吸器等探测装备钻进了深洞。由于洞内一片漆黑且地形非常复杂,两名消防官兵在身上拴好保险绳后小心翼翼地往洞内摸索前进。十几分钟后,消防官兵往洞内前进了约60米左右,发现洞内有个拐弯处非常狭窄而倾斜,只能一个人通过并悬空而下。在惊险和未知的恐惧中,消防官兵靠着微弱的手电筒光,慢慢深入降落到洞内200多米处,才隐隐约约地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
为了准确定位流水的方向,消防官兵决定更深入洞中摸清水源。下午17时,消防官兵终于在洞内约300米处发现了水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5分)
白莲
陆龟蒙
素葩多蒙别艳欺, 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觉, 月晓风清欲堕时。
1.一、二两句诗写出了莲花的什么特点。(2分)
2.“托物言志”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下面题目。
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年七岁丧母。年二十,游学南阳,止张奉舍。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顷之,郡中有反者。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言终而修至。
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于太祖。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至高密,闻谭死,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
魏国既建,为大司农郎中令。顷之,病卒官。
(节选自《三国志·卷十一·魏书十一》)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游学南阳,止张奉舍(落脚、住) B.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拜访)
C.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将要) D.然后就戮,无所恨 (遗憾)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言终而修至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 骈死于槽枥之间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奉举家得疾病,无相视者,修亲隐恤之,病愈乃去。
②兄弟还相攻击,是败亡之道也。
4.结合文中材料,评价王修这一人物形象。(4分)
天赐良“源”
浩瀚的海洋不仅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就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吸收太阳热能的海洋表面温度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温度较低。由于存在温差,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温度差来发电。
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电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海洋温差发电的概念最早于1881年提出,但是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处于纬度较高的温、寒带地区或者是内陆国,缺乏发展海洋温差发电的基本条件。1926年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利用分别装在两个烧瓶里的28℃温水和冰块实现了温差能至电能之间的转换。这个试验虽然产生的电力不大,只能使几个灯泡发光,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海洋温差发电机系统是由蒸发器、涡轮机、发电机、冷凝器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间由很大的管道连接。蒸发器中是一种在13~15℃间即可蒸发的液体物质,向其中导入15~28℃的表层温海水时,工作流体因受温海水加热,而致沸腾,蒸汽经由连接管路送到涡轮机,使其转动。逸出的蒸汽则汇入冷凝器,当向其中导入1~7℃的深层冷海水时,这些蒸汽受冷凝结成液态的工作流体,随由其他装置重新送回蒸发器。这样的操作周而复始地进行,只要表层温海水管与深层冷海水管间存有温差,即能经由上述循环从海水中不断获得电力。
对于海洋温差能的利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工作过程中所需换热面积大,导致建设费用较高,并且海水会腐蚀设备,海洋生物也会在机器工作过程中进入设备等等。但是海洋温差能发电对能源的浪费远远低于普通火力发电。当海洋电站离陆地较近时,可考虑直接向陆地上的变电站输送电能;人们还可以利用海水在工作过程中分解出的氢作为燃料,或从浓缩海水中提取铀、重水以及一些稀有金属,送往陆地供核电站使用。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因此对海洋温差能这种清洁能源的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4分)
⑴对于海洋温差能的利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工作过程中所需换热面积大,……
⑵向其中导入15~28℃的表层温海水时,工作流体因受温海水加热。
2.文章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3.请根据第三段简要概括海洋温差发电的工作过程。(4分)
4.“海洋温差能”为什么“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请结合全文分点概括。(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