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没有有通假字的一项( ) A.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B.默而识之 尊君在不...

下面没有有通假字的一项(    )

A.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B.默而识之   尊君在不

C.思而不学则殆   忽啼求之

D.歆辄难之       昨夜见军贴

 

C 【解析】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出划线字注意有误的一项(     )

A.人不知而不(yùn) 兴亡盛(shuāi)学而不思则(wǎng)

B.遂携如初(zhǎng) 水(xú)  环于邑人(jié)

C.言简意(gāi)   策勋十二(zhuàn)高气扬(zhǐ)

D.当户理红(zhuāng)无为在路(qí)  小廊回合曲斜(lán)

 

查看答案

填空题

《三国演义》、《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两部,另外两部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它们都刻划了许多形象生动的人物,请你举出其中的一个人物并指明他(她)是哪部分作品中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填空题

1.、少小离家老大回,________。儿童相见不相识,_________。

2.、学无常师,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孔子关于这方面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友情,历来为人所珍重。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留下真城勉励友人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则想象了与友人剪烛夜谈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扬子江头杨柳春,____________________。数声风笛离亭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当你的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而灰心丧气时,你可以用古诗词中的两句来勉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用文中的一个语句回答)

 

查看答案

作文(43分)阅读下列两则材料,然后选择其中一则,写一篇作文:

(1)标题:游               

一趟乡下之旅也许会使我们对田园风物有了别样的体会,一次都市之旅也许会令我们重新认识都市的特有风情。晴天之旅也许艳阳高照,让你春风得意;雨天之旅也许云雾缠绕,让你欲仙欲醉……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2)一颗雄心,是高飞的翅膀;一颗爱心,是挡风的屏障。坚强的心能高过大山,纯洁的心能宽过海洋。感恩之心可以获取真情,宽容之心可以赢得尊敬,奉献之心可以温暖人间。一颗心,是一束光;万众一心能  把整个世界照亮……

要求:请以“心”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请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9题

二房坝·外公·蘸水碟

黄德彰

岷江的流向没有改变。从石板溪到叉鱼寺,水流正东。江南是我的故乡塘坝,江北一道小溪,叫石马河。溯溪而上,行五六里,丘陵间一片田原,茂竹半掩农舍,便是我的外婆家了,地名二房坝。

二房坝是我儿时寒暑假必去的所在。二房坝20多号人,只有外公一人是拄手杖的。二房坝20多号人,只有外公和我是不干活的。我是客人,又小,只管玩耍。外公则天天拄着手杖,到两里路外的观音寺吃茶。观音寺是平安乡的首府,总共不到30户人家,民居的屋顶覆盖着窄窄的石板街道,街道上稍宽的地方设有茶桌。这个只有二三千人的小乡,一乡的头面人物,大抵坐在茶桌周围的竹椅上。

  外公当然是很有面子的人物:全乡只有两户人家的子弟在外面读大学,他一人便供给了全乡大学生总数的一半。他曾对我说过,供舅舅上学,他花费了16石谷子。一个10亩田产的地主家庭,要供成一个大学生,其艰难可想而知。

  他要让儿子也感受这种艰难。假期回家,舅舅不能享有外公和我的特权,他必须劳动。临开学了,须得卖米以筹学费,舅舅得与佃户张世华一道,将稻谷加工成大米。把谷子从谷仓放出来,一担担挑到擂房里去擂了,用风簸风它,吹去稻壳。再挑到半里之遥的长瓦房,那儿有个碾房,碾去米糠,使糙米变成精米。再挑回来,风去米糠,过筛,去掉碎米。每道工序,张世华干,舅舅一样地干。这时该卖米了,佃农挑一担,地主少爷也挑一担,一担担挑上街去。谷仓渐空,学费才足。舅舅已深知这些钱来之不易(纵然那稻谷已从佃农那儿剥削过来,是现成的),可以离家赴校了。

  舅舅是修农学的。先上县农中,继而就读省高农,毕业后,到灌县林场工作了两年才考上了金陵大学,上这所大学也是外公的命令。毕业后就业于台北。正在这时,外婆病逝了。外婆病笃之际,外公叮嘱我的母亲千万不要告诉舅舅,希望儿子不为母病所累,在外继续发展。但我母亲还是给舅舅写了信,舅舅毅然辞去了台湾省农业科学实验所的职务,万里迢迢,奔返故乡。

  母亲写信,舅舅还乡,都是违背外公意愿的事。但子女此种行为却是父亲教育的结果,陈氏家风使然。陈氏祖先,自湖北麻城入川,垦殖于二房坝以来,外公已是第七代了,代代相传,恪守孝道。外公家的堂屋里,黑漆金字匾额高悬,文曰“祖德流芳”,要求子孙缅怀并继承先辈的美德。外公事母至孝。他年轻时往往外出谋事,每离家,总先去乡场卖肉的所在,给屠户打个招呼:每逢赶集便给家里送肉,让老母常有肉食,待他归来一并结账付款。自己躬行孝道,却要求儿子对他的母亲不省病、不奔丧,怎么行得通呢?

母亲是外公的女儿,外公的孝行也在她这里流芳。年事渐高,外公已不再外出谋生,每年总得有几个月住在我家。吃饭的时候,外公面前有一个碟子,专属于他。那碟子很小,孔乙己叉开五指即可罩住的那种,人们吃豆花时用它盛蘸水,而在外公面前则是母亲特备的精肴,比如猪油白糖蒸蜂蛹之类。我和弟弟的眼睛,不免馋住那个小碟,老人也总是给外孙的碗里拈上一枚。眼见那碟子里已是“多乎哉,不多也”,而我们却还希望着,又害怕母亲责备的眼神,而外公又给我们各拈一枚。时至今日,难禁内疚:老人的慈爱、小孩的馋,是如此地剥蚀了我的外公本已菲薄的晚年待遇。

1..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外公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正确一个给2分,正确两个给3分)

 

 

 

 

 

 

 

 

 

 

 

 

 

 

 

 

 

 

 

 

 

 

 

 
答:外公是一个       的,       的,      的老人。

2.. 标题中“二房坝·外公·蘸水碟”三个词语表明了文章的思路,按提示填空。(4分,前两空各1分,第三空2分)

开篇写二房坝点明了                                    ,二房坝享有特权的是外公,由此推出了文章描写的                                    ;因为外公是全乡的头面人物,一方面他艰难地供成了全乡仅有的两个大学生中的一个——我的舅舅,另一方面他把祖德孝行传给了他的儿子和女儿——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将外公接到家中赡养,用蘸水碟为他特备精肴,我和弟弟馋住了碟中的精肴,以上构成了文章的主要情节;小小的蘸水碟盛满了                                                 之情,这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3..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划线词的含义。(4分,各2分)

①舅舅毅然辞去了台湾省农业科学实验所的职务,万里迢迢,奔返故乡。

②老人的慈爱、小孩的馋,是如此地剥蚀了我的外公本已菲薄的晚年待遇。

4.. 结合上下文,判断对“外公家的堂屋里,黑漆金字匾额高悬,文曰‘祖德流芳’”这句话的理解,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A.这句话是陈氏家教的追求。(    )

B.这句话是陈氏家风的真实写照:祖辈的美德已经代代相传。(    )

C.“祖德流芳”揭示了文中人物行为的原因。(    )

D.这句话是文章的情感线索。(    )

5.. 文中说:“自己躬行孝道,却要求儿子对他的母亲不省病、不奔丧,怎么行得通呢?”联系全文想想,外公的言行是否矛盾?为什么?(3 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