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8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悟空一调芭蕉...

名著阅读(8分)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扇时被公主扇得悠悠荡荡,后来他施计智取了芭蕉扇,可他得到的这一把芭蕉扇是假的。

B.《智取生辰纲》中,杨志为了赶路而打骂部下,导致部下对他不满和反感,这为他们在黄泥冈中计埋下了隐患。

C.老舍笔下的祥子为实现自己买车的梦想,虽经历了三起三落,但仍然对生活充满信心。

D.《鲁滨孙漂流记》记叙了鲁滨孙为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出海航行,历尽艰险的故事。他在“风暴中偏航”又于“麦田里获救”,“流落荒岛”后自己“制造粮食和面粉”,是个喜欢冒险、渴望自由、刚毅勇敢的航海家。
2.根据以下片断,回答问题(5分)

“我得往前走吗,先生?”我问。“我得离开桑菲尔德吗?”

“我相信你得离开,简。我很抱歉,简妮特,可是我真的相信你得离开。”

这是个打击,可是我没有让它把我打垮。

“好吧,先生,往前走的命令一来,我就可以走。”

(1)上述这段文字节选自世界文学名著《简•爱》。主人公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中的身份是          ,这个“打击”是指                     。(2分

(2)从课文节选精彩片段或上述文段中可以看出简•爱的性格特点是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追求平等,敢于反抗,敢于追求自由幸福。请你概括出一个能够表现简爱性格特点的情节。(50字左右)

 

 

 

1.(3分)( D ) 2.(1)(2分)家庭教师 罗切斯特要和别人结婚(或庄园主人让简爱离开庄园) (2)示例:简爱非常的重视自我,她说:“我是自己的主人”,当一对恋人的结婚计划被粉碎时,罗彻斯特提议到法国去过同居生活,尽管这个方案对于热恋中的人来说具有无可争辩的诱惑力,但是她拒绝了----"我关心我自己。越孤独,越没有朋友,越没有人帮助,我越要自重。"因此她逃离了。可以看出简爱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自尊自爱的性格特点。 【解析】 试题分析: 1.他在“风暴中偏航”又于“麦田里获救”理解错误,正确理解为:他怀着云游四海的高远志向,告别家人,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经历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难,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惟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岛上。 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性格坚强的鲁滨逊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 2.简·爱在孤儿院,简·爱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的摧残。毕业后,简·爱留校任教了两年,她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于是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她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给一个不到十岁的女孩阿黛尔做家庭教师。(2)能围绕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自尊自爱 、追求平等、敢于反抗、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等。从其中的一点回答即可。 考点:名著内容考查、人物形象考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大小猫洞》,完成题(14分)

名人免不了故事流传,真假难辨。

大科学家牛顿有个传说:他养了两只猫,一只大一只小。他为便利猫的出入,在门上开了两个洞,一小一大。他认为大猫不能进小洞,可不知道小猫能进大洞,开一个洞就够了。这故事是笑学者脱离生活实际,还是笑科学思想方法认死理,不灵活?

牛顿爵士的家世并非贫寒,三百年前,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这故事靠不住。

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点道理,开一个猫洞是从人的一方面想,一洞可以两用。若从猫的一方面想呢,一有紧急情况,两猫不能同时进出,势必大的要挤了小的。而且——

大猫:这是我的洞,允许你用,要以我为主。

小猫口头称是,心中不服。

若是各有一洞呢?那就不一样了。

大猫:你看我的洞多么辉煌,我可以让你也利用。

小猫:谢谢,我的玲珑小洞也可以供你用。可是你进得去吗?

双方平等了,各有所得,各霸一方。

故事里的牛顿不可笑,他是从猫一方面考虑的。洞是供猫用的,不是供人用的。对人说,一个洞的效率高。对猫说,两个洞更方便,牛顿讲科学,尊重客观,不由人的主观,考虑事情全面。

无独有偶,中国也有个关于门洞的名人故事。

话说当年齐国宰相晏婴名满天下,据说他曾经当使者到楚国去办外交,楚国人要给他一个“下马威”,因为晏子身材矮小,便在国门之旁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大使从小门进。晏子不肯,说,到什么国进什么门,到狗国才钻狗洞,我来到楚国该进什么门,进大国的大门,还是进小国的小门,楚国人不肯自认为小,只好请他进大门,没开始谈判先吃了败仗。

当时只有三个大国:西是秦,东是齐,南是楚,既是外交访问,晏大使必非一个人,代表齐国出访自然有一些随从组成外交使团,骑马乘车,前呼后拥,晏子决不能一个人徒步走来,大使个人的高矮显不出来。而且城墙不是纸糊的,另开一门也不容易,这故事靠不住。

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楚人:门是供人走的,大人走大门,小人走小门,门以人为准。

晏子:门是国家的城门,大国的城大,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门也小,门以国为准。

这又是从两个不同坐标出发看人和门的关系。

事实上,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贵宾来到,大开中门迎接,来“告帮”的,“求情”的,普通人,都得从侧门出入,先到门房挂号等候,仆役丫环就只能走后门了。

最古的大学叫做“泮宫”,祭孔夫子的“文庙”有三个大门并列,进门便是泮水池,上有三座桥,中间的桥直对“大成殿”。只在本地有人中了状元时才能开正中的大门,由状元走过中间的桥去祭孔。不出状元,就不能开正门,无人走这“状元桥”。门的大小开否一直是和进出的人的名位身份相连的。不出状元。就连地方等级也会低。

现在的北京大学的大红门是原先的燕京大学修的,仿照“文庙”的格式。不过“状元桥”上走的人不限于状元,中门大开,人人可进了。

人人走桥,未必想到是什么桥;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
1.指出本文的论点。(3分)

中心论点:                                                                       

第一分论点:                                                                     

第二分论点:                                                                     
2.分析文中有关门洞的两个故事,回答下面问题(5分)

①作者为什么反复指出“这故事靠不住”?(3分)

 

 

②你如何理解文中划线句的含义?(2分)

 

                                                                               
3.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全文看,本文属于驳论文。

B.为了生动有趣,作者在大小猫洞的故事后又增加了大小国门的故事。

C.为了层层推进,更深刻地揭示道理,作者从大小猫洞谈到大小国门再谈到状元桥。

D.从大小猫洞谈到大小国门再谈到状元桥,作者借以宣传“以人为本”的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捕蛇者说》,完成题(18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者。

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蒋氏大,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请用“/”为下面语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①几死者数矣    ②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其租入                         ②乡邻之生                   

而献焉                         ④往往而死者相                 
3.下列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专利三世矣    退而甘食土之有

B、时献焉   余闻愈悲

C、故为   野语有

D、告之   苛政猛
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②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文中加点部分蒋氏的两次“戚”,各因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什么而“悲”?请用自己的话叙述。(4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7分)

学校组织了以“善待汉字,热爱母语”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积极参加。
1.同学们在此次活动中搜集了如下资料,请你阅读分析后给出一个结论。(3分)

①“汉语热”在世界各地迅速升温,目前全球已有210所“孔子学院”(国外学习汉语的学校)。日本每五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练习汉字书法,韩国练习汉字书法的民众逾十万人。

②在我国一个有600多人参加的高级翻译大赛中,许多选手英译汉时错字连篇,词不达意,词汇贫乏。在一等奖空缺的情况下,文字流畅、词汇丰富的二等奖得主竟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评委普遍认为,我国汉字应用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③国内某网站做了“我国汉字应用现状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调查内容

喜欢敲键盘,

不愿动笔写

常提笔忘字,

常写错别字

字体不美观,

从未练书法

数据统计

57%

83%

79%

结论:                                                                             
2.下面是某同学演讲词中的两段文字,阅读后完成题目。(4分)

(甲)我与汉字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忧伤时,汉字为我擦泪;欢乐时,汉字为我鼓掌。                                   课下写作时,携汉字低声吟唱

 

(乙)①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不是取决于它吸收了多少外来文化的精华,而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是中华民族的血液。③在网络时代,我们不能“握着鼠标丢了笔杆”,不能让汉字沦为失落的文明。

①请结合甲文内容,依照划线句,补充空缺内容(2分)

 

②乙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并加以修改(2分)

      句,应改为: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长辈的教育和引导不可缺失。我们学过的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对此作出了形象诠释,发人深省:《清兵卫与葫芦》中,父亲                                 ,扼杀了清兵卫超凡的审美能力;《风筝》中,“我”                               ,压制了儿童游戏的天性;而《一厘米》中,普通的食堂女工陶影在孩子面前全力以赴地塑造完美母亲的形象,她                           的行为令人肃然起敬。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12分)

(1)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白日放歌须纵酒,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4)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5)                     ,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

(6)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7)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8)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

(9)                        ,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

(10)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11)子贡问君子。子曰:“其‘恕’乎,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