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20分) 村庄的四季 雷晓婉 ①有时候,当因生活而...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20分)

村庄的四季

雷晓婉

①有时候,当因生活而麻木的心之触角,伸向遥远的记忆时,脑海里,便会出现这样一幅场景:一条河流从村子中央流过,河水童话般清亮无比,连鱼儿的触须都看得清清楚楚,芳草萋萋,羊群雪白,少年的歌声穿越桑林,冲向云霄,村子周围的庄稼茂盛得近乎疯狂……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就会莫名其妙地温暖起来。

②啊,故乡,童年的故乡,遥远的梦想,忆及总会有美好的东西纷至沓来。关于故乡的味道,四季中,不同的味道,开始进入渴望的鼻腔。

③春天来了,温暖的阳光活泼地照在村子上空,这个时候,乡亲们开始做春耕的准备了。整个村子,已经被或白或红的槐花包围,甜丝丝的香气,氤氲着村庄里的甜蜜气氛,空气里,流淌着美好的气息。周围的养蜂人总愿跋山涉水,赶来这个小山村让蜜蜂采蜜,酿出的槐花蜜,油亮暗红,一扯一根线,质量好极了。嗡嗡嗡的蜜蜂,怒放的槐花,原来春天的故乡,招蜂引蝶、流蜜溢香。

④夏天,庄稼恣意生长,整个田野,翻滚着生命的旺盛,庄稼的味道,热烈生动,扑面而来。里面既有高粱火红的青涩味儿,也有嫩玉米羞涩的甜丝味儿,更有饱满的大豆散发淡淡的豆腥味儿。所有的一切,混合成了一股生长着的浓烈的庄稼味儿。行走田间,风就会捧起庄稼的青涩味儿,往你的鼻孔里送,这是春季粪肥的力量和老农的精心哺育发挥了作用,庄稼排行站在地里,潇潇洒洒,汲取地气,慢慢积蓄着力气,等待秋后变化为五谷的香气,润泽人间。所以,夏天的村庄,庄稼狂舞、青涩味浓。

⑤秋天到了,天高云淡,自有秋的独特味道飘散开来。民以食为天,这个季节,正是晒大酱的好时候,把发霉的馒头扔入盆中,加上盐,就可以放在墙头,不管不问,任意晾晒了。民间的经验无比珍贵,比方说,这大酱须得凌晨端出,让朝露滋润,方才味道鲜美。果真,奶奶做的大酱,就比邻居家晚辈做的味道好。如果你在秋季的乡村走一遭,焦干喷香的庄稼秸秆在街道两旁,金黄的玉米在平楼顶上咧嘴而笑,各户晒在墙上的大酱,散发出阵阵酱香味。天上的云彩少而静,白云悠然游走,恰似乡人的慢生活,活出生活的韵致,活出生活的精彩。被大酱味包围着的乡村,是充满烟火气息的人间田园。

⑥冬天到了,乡村也开始猫冬,放在土窖里的地瓜被取上来,丢在大铁锅里,炖上半个时辰,就有甜丝丝的地瓜香味顺锅沿飘出来,这个,得配上腌渍的老咸菜,才能吃得喷香。那老咸菜,用五香调料,一层菜,一层粗盐,码好腌上一个冬天,就是绝好的下饭菜。所以,咸菜那种奇异的味道,代表了冬天乡村真正的味道。冬之暖阳照耀着,上了年纪的老人,蹲在墙根处,手捧大海碗,夹一筷子老咸菜,喝着冒着热气的地瓜稀饭,这是冬天乡村的味道,是地瓜稀粥老咸菜的农家乐生活的味道。

⑦乡村的味道,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它是一种情思,是一种怀念,是一种想起来就让人流泪、让人唏嘘不已的情愫,更是在心灵疲惫或麻木时,一种温暖、慰藉心灵的感觉。不过这乡村的味道啊,现在正离我们远去,逐渐愈行愈远。(选自《思维与智慧》)

1.上文被转载时,相关报刊编辑对其标题做了调整,改为“乡村的味道”。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调整吗?(3分)

2.从全文看,文章第段有哪些作用?(3分)

3.作者笔下的乡村四季各有什么标志性的“味道”?请分别用简洁语言进行概括。(4分)

4.品味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1)周围的养蜂人总跋山涉水,赶来这个小山村让蜜蜂采蜜。

(2)金黄的玉米在平楼顶上咧嘴而笑,各户晒在墙上的大酱,散发出阵阵酱香味。

5.探究文章结尾段落,说说上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3分)“乡村的味道”这一标题更契合文意:从内容角度看,文章主体部分主要写乡村四季的味道;从主旨角度看,作者的情愫借助对乡村美好东西(乡村的味道)的怀想得以表达(答一点2分,两点3分)。 2.(3分)再现记忆中童年故乡的美好场景(1分),揭示其给“我”的温暖感受(1分),引出下文有关故乡四季味道的描写(1分)。 3.(4分)春天:甜香味(1分);夏天:庄稼味(青涩味)(1分);秋天:酱香味(1分);冬天:咸菜味(1分)。 4.(6分,每小题各3分)(1)“愿”指心甘情愿(1分),突出小山村对周围养蜂人吸引力之大(2分)。(2)“咧嘴而笑”运用拟人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玉米成熟之态(1分),彰显出一份丰收的喜悦(1分)。 5.(4分)表达对记忆中故乡(乡村)美好生活的追思、感怀与热爱(2分),抒发因这份美好渐行渐远而生的怅惘(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题目的作用一般是:(1)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然后结合本文分析,“乡村的味道”这一标题更契合文意:从内容角度看,文章主体部分主要写乡村四季的味道;从主旨角度看,作者的情愫借助对乡村美好东西(乡村的味道)的怀想得以表达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1)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2)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概括能力,阅读时注意各个季节的标志词。然后把握关键词语。 考点:筛选文章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愿”指心甘情愿,突出小山村对周围养蜂人吸引力之大。(2)“咧嘴而笑”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考虑。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玉米成熟之态,彰显出一份丰收的喜悦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感情的理解和把握,揣摩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一种思念和怀恋。追忆故乡生活而产生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情愫。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议论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4分)

守口与守心

①在东晋人物中,我最早知道书圣王羲之。

②近读《世说新语》,我却惊异地发现,王羲之有时背后议人,说话刻薄。这不仅影响了他的清誉,甚至搭上了他的性命。

③书中记载,王羲之与王敬仁、许玄度关系很好,两人死后,王羲之却在公众场合对他们评价很低。他的下属孔岩说:“你以前和王、许交往,有情有义,但他们去世之后,你对他们的友情没有始终如一,这是我所不取的。”可见,即使在个性张扬、崇尚清谈的魏晋,随意贬损他人,也是有失修养的行为。

④文中还详细记载王羲之与王述的矛盾。王羲之轻狂、骨鲠(喻刚直),是文人雅士,王述率真、急躁,是清官能吏。少时二人齐名,王述晚年声誉日隆,王羲之心中不满,时时诋毁他,因此二人失和。后来王述做了王羲之的上司,王羲之只有“称疾去郡,以愤慨致终”。

⑤贬人之言,覆水难收。一代书圣,高标独立,竟在小节上跌了大跟头,不能不令人叹惜。群居不非议他人,实为处世之道。

⑥朋友相聚,难免兴高话长。交流的目的是相互切磋,提高文学修养和道德修养,“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如果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贬低他人,搬弄是非,甚至无中生有,飞短流长,此种行为乡妇尚知不可,何况读书人!心中有何物,眼中就会有何物,一个人所言之事正是他内心的映射。古语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群居之谈,是衡量一个人修养最直观的标尺。

⑦有位朋友的座右铭是“群居守口独居守心”。他解释说,群居守口,就是不言是非,不传绯闻,不言人恶,见贤思齐;独居守心,就是禁嫉妒之心、轻狂之心,养宽容之心、自省之心。心是根,言是叶,根深才能叶润。能在群居时守口,源于一颗有修养的心。

⑧怎样才能群居守口呢?有位禅师认为说话必过三面筛子,第一面:这话是真的吗?第二面:这话是善的吗?第三面:这话是必须说的吗?我想还有一面:你愿意让当事人听到吗?因为你非议别人的话很可能会传到对方耳朵里。常在心里带上这些筛子,就不会有无聊的话出口,从而伤人伤己。

⑨王羲之有瑕疵,但书圣还是书圣,因为瑕不掩瑜。假如平庸如我辈,不能立德立言立功,又无传世之作,再不守口修身,将有何面目对人?

⑩读《世说新语》,想前人得失,群居当守口,实是人生重要一课。

(选自《杂文月刊》2013年第3期)

1.认真阅读全文,说说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2.文章开篇讲述了有关王羲之的两个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证过程。(4分)

4.联系文章内容,说说我们在谈论他人时不应该说哪些话。(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16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人过五千,移文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释】故事:按旧例。虏:敌人。移文:发文书。传檄:发出紧急公文。交缚:交叉缚扎。热火:点火。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公将    )

(2)望其旗     

3)匈奴大入塞(        )

(4)范兵不     

2.用“/” 给下列句子划分两处朗读停顿(2分)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4.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               之时,第二次是在               之时(2分)。

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的妙招是什么?(用原文作答)(2分)

5.作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家,曹刿和廉范各表现出了哪些可贵品质?(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5分)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注】更深:夜深了。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1.首句“更深月色半人家”营造了     的氛围,由北斗阑干南斗斜      一字可见夜已经很深了(2分)

2.清代文学家顾贞观评此诗二十有八字无可用者,其一字妙甚。请简析字的妙处。(3分)

 

查看答案

语文实践活动。(5分)

某校中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住宅区的命名”为题进行调查。调查中发现,过去市民的住宅区通常被称作“职工宿舍”“家属大院”等。如今,不少住宅区有了像“鸿儒明邸”“水岸华庭” “龙湖新城”“观湖壹号”之类的名字。同时,调查中还发现以“澳洋欧洲花园”“罗马假日”等洋名来命名的住宅区也很多,细数这类住宅区的名字,差不多能拼出欧美地图,有市民戏称“欧风美雨满华夏,错把故乡作他乡”。

1.从以上有关“住宅区命名”的调查中,你能得出哪两点结论?请简要概括。(2分)

                                                                    

                                                                    

2.根据以上调查,请你就“如何为住宅区命名”这一问题,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一条建议。(1分)

3.请参照示例,用富有一定文采的语言(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对下面住宅区名称的丰富内涵进行阐释。(任选其一)(2分)

参考示例:筑于山边水畔的“山水人家”:“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亲近山水,融自然于呼吸之间;构筑诗意,享优雅于生活之中。

立于滨中北侧的“学府壹号”:

处于喧嚣繁杂之间的“隐庐”:

 

查看答案

回忆经典名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1.在文艺复兴这么一个讲究容貌漂亮和仪容的时代,他是个最不受人喜欢的人物。他中等身材,双肩宽阔,躯体瘦削,头大,眉高,两耳突出面颊,脸孔长而忧郁,鼻子低扁,眼睛虽锐利却很小。可以说,他的长相非常糟糕,不讨人喜欢。“他”是         。(1分)

2.忽然我的眼前黑了起来,但是当时觉得这和头顶上飞来一片云的情形大不相同。我转过身来却发现头上有一个不透明的大东西遮住了太阳,它正朝着岛飞来;看起来它大约有两英里高,把太阳遮了有六七分钟……

上述文字选自《格列佛游记》,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个不透明的大东西”是指“飞岛”,该国国王用这种东西干什么?(1分)

②格列佛在该国的“设计家学院”(拉格多)里,获得很多见闻,请说出两个来。(2分)

3.读一读,指出A、B两处的人物是谁。(2分)

    A    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    B    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

②下面两幅漫画反映的是祥子“怒辞杨宅”(《骆驼祥子》第五章节)的部分内容。请根据漫画提示,结合本章节相关内容,概括祥子的性格特点。(2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