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从《出师表》《隆中对》节选的甲乙两段文言语段,完成1—8题。 (17分) 【...

阅读从《出师表》《隆中对》节选的甲乙两段文言语段,完成18  (17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4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         )      将军宜枉驾顾之(         )

故临崩臣以大事也(       )    由是先主遂(       )

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                               (1分)

3.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1分)

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分)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答: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答:

5.甲、乙两段文字叙述了同一件事,从中可提炼的成语是               (1分)

6.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怎样的态度? (1分)

答:

7.有人读完《隆中对》后拟一上联,请你根据对《出师表》的理解对出一下联。(2分)

上联:《隆中对》刘玄德问计    下联:

8.根据甲乙两段文字,描述一下,在你的心目中,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屈尊。托付。拜访。 2.感动、感激之情。(意思对即可)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4.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效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内的事啊。这个人需要将军亲自前去他的住处拜访他,不可以随便找个人就把他找来,这样会让他感到屈辱的。 5.三顾茅庐。 6.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屈尊礼贤下士的态度。(意思对即可) 7.示例:《出师表》诸葛亮谏言。 8.略,能结合文段内容从2—3个角度进行评说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 ④中的“诣”有“到”的意思,这里解释为“拜访”。 2.甲文中的划线句通过追叙“三顾茅庐”之事,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表达了作者对先帝的感动、感激之情。 3.从甲文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概括出来是“三顾茅庐”一事。从乙文的“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可知这是指“三顾茅庐”一事。由此从文中可找出相关的句子。 4.注意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注意句中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不同的词语。如“就见”解释为“亲自拜访”。 5.从甲文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可概括出来是“三顾茅庐”一事。从乙文的“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可知这是指“三顾茅庐”一事 6.“凡三往,乃见”仅五字,交代了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听说诸葛亮是卧龙,愿意屈尊前往隆中请求诸葛亮出山,并且是去了三次才见到,足见刘备对人才的求贤若渴,而此时的诸葛亮只是一介平民,刘备肯低就可以看出他这种礼贤下士的态度。 7.写好对联的关键要注意“词对” 和“意对”,所谓“词对”主要指形式上的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平仄相对等,所谓 “意对”主要指感情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能够相对。上联《隆中对》是作品名称,下联相对应的也应该是作品名,所以只能是《出师表》,上联刘玄德是人名,下联相对应的也应该是人名,所以是诸葛亮,上联“问计”是动宾短语,下联相对应的也应该是一个动宾短语。 8. 考点: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的理解 翻译文言语句 拟写对联 人物形象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诗文阅读。(20分)

(一)品读下面的词作,完成赏析批注。(3分)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细细品读,全词表达主旨句的词句是                                 (1分)

2.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                                            的怀念,并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有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2分)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①浊酒一杯家万里,                                 。(《渔家傲·秋思》)

                                     ,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③《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多用典故,请任意写出一处使用典故的词句:                          

④今夜偏知春气暖,                                    。(《月夜》)

⑤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鲁迅《故乡》)

⑥雨的诉说:我用灵动的声音、奇异的形体和清透的心灵向你诉说,不知你是否读懂了我:                                                           。(在横线上写出两句有关雨的诗句)

 

查看答案

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                      ,数学                     ,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2分)

 

查看答案

学校文学社在九年级组织了“读《水浒》,话英雄”的活动,请你从小说描写的众多人物中任选两个,初中语文课本中出现的人物除外,写出姓名及两个相关故事。(4分)

英雄姓名——                相关故事——

英雄姓名——                相关故事——

 

查看答案

语文综合性学习。(8分)

本学期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活动中,9.1班开展了“我读经典名著”的读书交流活动,请你参加下面的活动并完成后面的任务。

(一)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然后把你的思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1)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为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2)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经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形式,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对图像的过分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说:“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说不出来。”  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