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春雨梨花(20分) 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梨乡都要举办梨花节。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

春雨梨花(20分)

每当梨花盛开的时候,梨乡都要举办梨花节。每年的梨花节前,都会有一张素洁得如同,梨花一样的请柬飞到我的案头,传达着梨花对我的召唤。

我在一个飘雨的日子,踏上了去梨乡的路途。一路风雨,心中默念着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却全然没有女词人那种洒脱和悠然。“梨花一枝春带雨”,美倒是美,可那柔弱的梨花,能经得住几番风吹雨打?记得当年秋末,大丰收后销不出去的雪梨堆得像小山,压得人们心里透不过气来,梨农们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去年夏天,梨乡的朋友捎来一箱他们自己生产的雪梨汁,细细地品上一品,那甜丝丝和凉幽幽的浸润,又让人闻到了梨花的芬芳。我想,今年梨农们该不会为销梨发愁了吧。

细雨霏霏,春意阑珊。路旁是一片片青绿色的麦田,阡陌间的农人披着雨衣,烟雨中,一望无垠的绿一直铺上西边山影朦胧的太行群峰。干旱的北方原野,此时竞有了一种江南水乡的气息和韵味。

车到梨乡,只见蒙蒙细雨之中,地上一层落花如雪;再看枝上,千树万树,依旧如雪,只是有些稀薄。地上的白与树上的白浑然一体,冷香接天,梨花如海,俨然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

拨开横陈的枝桠,迎着甜丝的细雨,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树林,去亲近梨花。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有着一种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越往深处,枝与花越稠密,不时拂面擦身,留下一片水痕一抹暗香。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丛丛梨花,在风雨中相互依偎,绽放着少女般清纯的笑靥,深情地贪看着这雨中的春光,让人不忍去触摸他们,生怕惊动了一个个美丽的梦 细雨还在飘着,天空中似有千万条飞舞着的丝线,北国的雨竟然也像江南的雨一样的缠绵。身旁的花枝在雨中簌簌抖动,不时有一阵雨珠和花瓣掉落,一层素馨飘零,如同一曲缥缈而伤感的弦乐。花浓雨密,香雾迷离,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雨。这雨中的花,这花中的雨,这清凉的芬芳,这芬芳的清凉,花香水色,似梦非梦。啊,这美丽而圣洁的陶醉与洗礼,竟会是如此的刻骨铭心。不由得想起一些古人吟咏梨花的诗文,李重元的“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秦少游的“梨花满地不开门”,还有洪升的“天涯谁品梨花雪”等。这花与诗,浇上这缠绵的细雨,营造出一片忧伤的美丽,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美好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虽年华暗替,终也不改。

一年一度,花开花落。梨花的花期虽短,留给人的美却永恒。更何况花落过后,还有果实的生长,还有秋天的希望。遥望中秋时节,这片片梨园当是枝叶葱茏,黄金万点,雪梨飘香。到那时,人们就又会想起这些洁白的,在细雨中飘落的梨花。

1.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赋予了梨花哪些美好的象征意义? (2分)

 

2.本文写的是春天的梨花,看过后,你能联想到《春》中的哪两个情节?请具体写出来。(3分)

 

 

3.试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4.文中第二段主要记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分)

 

 

5.用简洁的文字说一说作者在梨花林中内心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3分)

 

6.本文中除了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外,还大量引用了古代诗词,你认为引用这些诗词有哪些作用?  (3分)

 

 

7.如何理解“让人深切地体味到人类古今相通的一种情感,那就是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这句话的含义?

 

 

 

1.是生活中纯洁、美好事物的象征。 2.描写梨花的第五段与“春花图”都写到了花;文中在雨中描写花,同时也写了春雨,使人联想到“春雨图”,都抓住了春雨的特点,多而连绵。 3.略 4.记叙了作者去梨乡的心情和内心的想法。 5.为之欣喜愉悦,心旷神怡,思绪万千,完全沉醉在这美好的景象之中。 6.引用诗词,对梨花进行赞美,增强了文章的诗情画意,说明对梨花的赞美是古已有之的。 7.梨花以其自身的美好唤起了人们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解析】 试题分析: 1.摘录文中相关信息,从对梨花的描写 “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一抹暗香”“少女般清纯的笑靥”“美丽而圣洁的陶醉与洗礼”“忧伤的美丽”“秋天的希望”“对真善美的向往和钟爱”中理解其象征意义。 2.摘录文中相关信息,从对梨花和雨的描写“枝头上,或一丛丛一簇簇.或星星点点,或密或疏,或浓或淡,一色的浅素嫩白”“簌簌抖动,不时有一阵雨珠和花瓣掉落,一层素馨飘零细雨还在飘着,天空中似有千万条飞舞着的丝线”“那些可爱的梨花在雨中浸润着,花托、花瓣、花蕊、花蕾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雨滴,颗颗粒粒如散珠碎玉.悬坠欲滴”“花浓雨密,香雾迷离,分不清哪是花哪是雨”中联想到《春》中的“春花图” “春雨图”。 3.赏析句子的答题模式,即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4.解答好此题必须认真通读全文,理清思路,结合记叙的要素——人(作者)+事件(去梨乡的心情和内心的想法),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5.回答此题,应该从文章中摘录相关信息,作者在梨花林中感到“让人整个身心都变得清纯而宁静”,以及后来接连而至的感触:“令人心颤的圣洁的美” “如同一曲缥缈而伤感的弦乐”“ 这美丽而圣洁的陶醉与洗礼,竟会是如此的刻骨铭心”“ 一种美好情感”……可以看出作者在梨花林中欣喜愉悦,心旷神怡,思绪万千,完全沉醉在这美好的景象之中。从这些细节中摘录相关信息作答。 6.古诗词能增加文章的诗情画意,突出文章的主题。 7.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答。本题有一定的答题技巧,如结构、内容、情感方面,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 考点:散文阅读 表现手法 文意把握 赏析句子 梳理情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母亲,我心中的灯(18分)

母亲活了一百零二岁,没有想到她离开我们以后,她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母亲小时候缠足,痛苦;没有让她上学,更痛苦。到了老年多次跟我们说,她没能拗过封建礼教,旧社会坑害的 人太多了!

母亲没受过学堂教育,但对文化有一种天然的膜拜。她要我喜爱书,不许我们浪费纸张,看到带字的东西,她总要收起来。

母亲不识字,更不识外文,可是她总愿意陪我座功课。到了老年,她常常伏在桌前看我写字,看我写信,总想帮我 一把,我在翻译普希金的诗,俄文书的封面是深蓝色的硬皮,上边印着黑色的普希金侧影,她以为我把书弄脏了,便不声不响地把书拿到盥洗间去擦拭,结果把书皮擦得一塌糊涂。

有一次,母亲吐露了大概在她心中积蓄了很久的一句话:“等我死了,你们在我心口上放一本书……”我听了很不是滋味,可是小外孙立刻表示:“不行,太太,您看不懂,还是放本字典吧!”母亲脸上的皱纹似乎都笑了:“对,对,还是我重孙懂事,给我放本字典……”

母亲发现我翘尾巴时马上敲打我。她让我写出“人贵有自知之明”几个字,然后自己一笔一画地用毛笔照样写在宣纸上。说:“给你留着!”那一年我五十岁。我还记得她当时对我说:“人要有自知之明。记住,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切不可骄傲自满……记住:永远有比能干的人更能干的人。”

母亲做任何事情都精益求精,有始有终。她说:答应人的事一定要完成,而且要尽量力争完成好。不能马马虎虎,更不能半途而废。

我想起她九十岁时我为她缝制衣裤的教训。为了庆祝她的寿辰,我亲自裁剪,为她老人家做了一套便服。那天,妈妈接过我缝制的衣服说:“一辈子都是我给你做衣服,没有想到,我九十岁能穿上儿子给我做的衣服……”她满意地微笑。那天,我满怀幸福地睡了。

半夜醒来,我发现一条灯光从妈妈的门缝里出来。是妈妈没有睡?是妈妈忘记了熄灯?我下床走向门缝,往她的屋里观望。她正坐在床上,围着被,戴着老花镜,手中拿着我缝制的衣裤,在细细地观看。她慢慢地摸来一把小剪刀。她要干什么?我屏住呼吸。天哪!原来……原来她用颤颤抖抖的手开始拆卸我为她特意缝制的新衣服。我的心顿时凉了!妈妈,这是您六十岁的儿子亲手给您缝制的新衣服呀!为什么不穿,反而拆成片呢?

过了几天,我实在憋不住了,便问妈妈。妈妈盯着我的眼睛,过了半晌说:“你缝的不合格!线扎得不直、不匀,有些粗糙……干活儿可不能这样!”她说衣裤都拆了,想背着我重缝,可是手不听使唤,缝不成了。妈妈看着自己那双枯手,叹了一口气。

妈妈劳动一生,无论干什么事,从不曾让人有些许挑剔。如今,她不能劳动了,可是对儿子的劳动成果,也不放松。

我心想:妈妈教给我的,岂止是不应该缝制不合格的衣服?

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的腰弯了,背驼了,身材变矮了,眼睛也昏花了。母亲好强,她年老时即使眼睛看不清,手发抖,也很少让别人帮助她修剪脚指甲,指甲都长进缠着的小脚心里去了,她自己常常把脚抠得血淋淋的。

每次我出差,特别是出国,母亲都情不由衷地说:“你回来也许就见不到我了……”母亲把自己最担心的事,说出声来,是舍不得我离开她。其实她并不希望那会成为事实,她期盼的恰恰与此相反。这是母亲的牵挂,是母亲的依恋。

母亲病重时,我叫来救护车送她去医院。她躺在担架床上已经不能说话。我摸抚着她那苍白的头发、瘦削的脸庞,心中阵阵酸楚。母亲伸出枯槁的手,握住我的手,把我的手指横放在自己的嘴里,用牙齿轻轻地咬动。我想,母亲也许想说些什么。我细细观察她的表情。她眯缝着眼睛,盯着我,只是微微地在笑。她已经不能说话了。这是母亲对我的最后的一次抚爱。

老人一生都是为了别人,为了自己的孩子。她把自己全部献了出来,自己没有保留任何东西。母亲去世以后,我根据她的遗愿,火化时在她胸口上放了一本字典。我后悔她在世时没有教她识字。现在不知道她在冥府读到字典的哪一页了。

我已年及耄耋,母亲的形象在我的记忆中越来越感明亮,她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永远为我照亮前进的路。

1.文章主体部分依次写了母亲哪三方面内容?(2分)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3)母亲对我的牵挂、依恋和爱抚

2.文中说“母亲伸出枯槁的手,握住我的手,把我的手指横放在她的嘴里,用牙齿轻轻咬动。我想,母亲也许想说些什么”请你展开想象,说说母亲此时想对“我”说些什么(3分)

 

 

3.说说文中划线句的含义。(3分)

 

 

4.请从下面两个细节中选择一个,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3分)

(1)我在翻译普希金的诗,俄文书的封面是深蓝色的硬皮,上边印着黑色的普希金侧影,她以为我把书弄脏了,便不声不响地把书拿到盥洗间去擦拭,结果把书皮擦得一塌糊涂。

(2)她年老时即使眼睛看不清,手发抖,也很少让别人帮助她修剪脚指甲,指甲都长进缠着的小脚心里去了,她自己常常把脚抠得血淋淋的。

 

 

5.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说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3分)

 

6.结尾说“她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永远为我照亮前进的路”,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母亲(或父亲)在某一方面对你的影响。(4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17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也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句中的文言实词。(4分)

①又患无师________________

②每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_________

其欣悦________________

礼愈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无从致书以观

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B.计日以还

C.俯身耳以请

D.不以千里称也

3.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弗之怠”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何陋之有

C.马之千里者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2分)

 

②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2分)

 

5.用四字词写出本文第一段“我”求学时___________的精神,第二段写求师时___________的态度。(2分)

6.有人认为成功来自勤奋学习,有人认为来自机遇,有人认为来自天生的聪明,举出实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10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2)《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作者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的句子是:             ____                              

(3)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借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4)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5)写出一句表现春雨的诗句                                                  

 

查看答案

寻觅春天的足迹(7分)

春暖花开,莺歌燕舞,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学校开展了以“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也来积极参与吧!

你们班的同学决定出去寻觅春天的足迹,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到来的痕迹吧。(50字左右)(2分)

(1)1.我的描绘:

 

(2)2.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雅士留下了颂春的佳句,请积累两句。(1分)

 

(3)3.班上决定为此次活动办一期黑板报,聘任你为主编,请你为黑板报拟写主题语,并设计两个栏目。(4分)

主题语:                                                                      ( 2分)

栏目设计:                                                                      (2分)

 

查看答案

仔细观察下图,写出你的感悟。(3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