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 里的微感动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

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目:       里的微感动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只狮子每次捕猎失败时,总是告诉自己,我的耐力可能比不上猎物,但我的爆发力强,下次捕猎时,我要想办法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三年后,它成为草原上最棒的狮子。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例文: 日常生活里的微感动 清晨的风,凉凉的;清晨的水,也是凉凉的。一睁眼,才5:40,起床、洗漱。和平常一样,我带着钱,走出了家门。 唉,学生真苦呀!我缩着脖子,将车子推了出来。找家小饭馆吃些东东吧,总是比俄着强! 来到街上,那些饭馆已经开门了。“哎呀,你看看,学生比我们还苦呢,这么早就起来了!”这些小饭馆,要不是今日家中断炊,我才不来呢。突然想到某日一位店主因顾客钱不够而翻脸,还说:“没钱就别来吃”之类的话。唉,他们面对着钱,就是钱来伸手了! “小同学,你可是我们这里的第一个客人呀!”“是呀!”店中每个人很高兴地向我笑。“我的钱快要流入你们的腰包了,能不高兴吗?”我暗想着,走人了一家还算干净的小饭馆。 还不错,稀饭不怎么特别稀,包子也挺热乎。我吃饱喝足,拿出钱,向老板挥了挥:“老板,结账!”店主闻声跑过来,一看100元钱,翻了翻口袋,“对不起呀,小同学,早上起来早,来得急,也没带多少零钱!”我一瞥墙上的钟,6:10了,“那怎么办?我也没有零钱。”我也急了,想起老妈昨天放在我桌子上的5元钱,后悔没把它带来,更何况老师不准同学迟到。 “要不这样吧,我到别人家换一下零钱再给你吧!”我开口道。“不要这样,这2元钱也不算什么!小同学,你要迟到了吧?快走吧!”“这怎么能行呢?我不想欠别人的钱!”“你们学习要紧,快去吧!” 其他店主听了,也向这家店中喊道:“小同学,你快走吧!”“是呀,你是今天早上我们的第一个客人,就算是免费的吧!”“小孩子不容易,被老师批评可不好!”“快走吧,再不走就迟到了!”店主开口了:“这顿早餐算是我招待你的!” “哦,那谢谢了!我下次会把钱带来的!”我转身走出店门,看到了其他店主的笑容,暗骂自己是小人。 谁说在市场经济下的社会都是向“钱”看齐?我骑上车,看着东方的红霞,心中充满感动。清晨的风不太冷了,空气也更加清新了。 这发生在一个平常的早晨的小小感动,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感动,即使很微小,但仍体现出人性的关怀。 梨的味道 梨的甜味令木子一生都难忘,他觉得他品尝得出梨的真正味道就是他的优势,这一优势也铸就了他的最后的成功。 ——题记 十年前的今天对木子来说是一个令他激动的日子,他收到了盼望已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木子是一个农村人,家里只有他和父亲,母亲在他出生几个月就去世了。这个家就靠屋后的几亩地、几十棵梨树,还有一头大黄牛来支撑,日子尽管不富裕,但木子生活得很快乐。每当和父亲一起摘下树上的梨准备拿到集市上去卖时,木子心里总是甜滋滋的。梨的甜味令他难忘,他觉得他家的梨是最甜的,因为他可以从中品尝出父亲为这些梨付出的辛劳。 木子拿着通知书觉得沉甸甸的,回到家里,父亲不在。木子正觉得奇怪,父亲从外面走了进来,从口袋里掏出一只手帕放到木子的手里,木子感到手帕已被汗水湿透了。打开手帕,木子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里面都是钱。木子忙问父亲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父亲告诉他:“我卖了大黄牛,又把这些年的储蓄都拿了出来,总算凑足了学费。”木子听后,觉得这只手帕比那几十棵梨树结的梨还要重。 临上学的那个晚上,木子和父亲坐在屋后静静地听着风吹过梨叶发出的沙沙声。父亲说,木子小时候一哭,父亲就把他抱到这里,一听到梨叶的沙沙声,木子就开心地笑了。父亲总说木子和梨树似乎有一种解不开的情缘。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送木子到镇里的车站,临行时父亲拎了一袋梨让木子捎上,木子接过来,看着父亲那苍白的头发和爬满皱纹的脸,他的眼睛湿润了…… 上了大学以后,木子还是忘不了那梨的甜味,每当他遇到什么挫折时,他总是喜欢咬一口梨,慢慢地品尝着梨的甜味,这样他的心中就又会涌动起朝自己的目标奋进的勇气。 …… 现在的木子已经是一家大型企业的总经理,在一次采访中,有一位记者这样问道:“您觉得您在这么多同行中能脱颖而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木子的回答令所有的人都感到惊讶:“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功,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我能真正地品尝得出梨的味道……”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一:属于半命题作文,“微感动”可以理解为“小感动”。同样还可以理解为“微博”里,“微信”里的感动。格局自己的生活实际,行文即可。首先补充好题目,然后组织材料行文。 题二:属于材料作文,通过阅读材料,“优势”二字是重要的信息,坚持自己的优势,最终才能成功。根据此立意作文,也可反其意立意。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 【考点定位】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共4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共10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①荀: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下。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⑤备:准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衣食所安,弗敢    专:独占。

B.小信未孚,神弗    福:保佑。

C.小大之,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过失。

D.望其旗,故逐之     靡:倒下。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2分)
4.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共13分)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有删改)
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4分)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分)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题。(共16分)

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后来再也不赌了。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

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作者:唐敏。有删改)
1.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4分)
2.“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4分)
3.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4.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4分)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7分)

(1)下面是几则新闻的标题,请认真阅读,把你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方格中。(不超过20字)(3分)

①教育部将重点发展校园足球(2014年8月1日《新京报》)

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京召开(201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③足球进校园有了第一课,一周一节足球课成现实(2015年3月4日《中国青年报》)

④中小学足球课本将试点,足球进校园将有本可依(2015年4月20日《人民日报》)

 

 

 

 

 

 

 

 

 

 

 

 

 

 

 

 

 

 

 

 

(2)下图是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CSF)活动的标志。请结合图案和文字具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4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