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既取名,也取字,往往遵循“名字相应”的原则,别有趣味。如“孔门十哲”之一的宰予,字子我,“予”与“我”同义;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字孔明,“ ”与“ ”同义。“孔门七十二贤”之一的端木赐,字子贡,“赐”与“贡”反义;南宋理学家朱熹,字元晦,“ ”与“ ”反义。(2分)
运用汉字的谐音往往可以表达一种幽默的智慧。请联系语境,在下边文字的括号里填入两个不同的字,形成谐音之趣。(2分)
在大学校园里,每当有人叫启功先生“博导”时,他就笑眯眯地说:“博导,博导,我是一( )就倒,一( )就倒矣!”
对联是传统文化中很有趣味的语言形式,讲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境相似或相反。成语也可以对对联,如: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井然有序—杂乱无章。你也对一对。(2分)
①山清水秀—( ) ②粗茶淡饭—( )
改正下列两个句子中的错别字,并解释正确字的意思。(2分)
①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②草木浓绿一片,点缀三两朵红花,相应成趣。
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①高柳夹堤,土ɡā o( )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选自《满井游记》)
②dài( )玉道:“可领略( )了些滋味没有?”(选自《香菱学诗》)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举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荫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
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
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