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凶神恶煞 褴楼 高山仰止 B.惴惴不安 霹雳 ...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凶神恶煞    褴楼   高山仰止  B.惴惴不安    霹雳   战战克克

C.风度翩翩    贿赂   悲天悯人  D.轻举妄动    分免   踽踽独行

 

C 【解析】 试题分析:A中应是“褴褛”;B中应是“战战兢兢”;D中应是“分娩”。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费苦心(shà)    杂(cáo)    衣(suō)

B.花团锦(cù)     (bǒ)     (zhǎo)

C.以讹传(ér)     (chén)   (huì)

D.手可得(tuò)    落(yǔn)    (lìn)

 

查看答案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也许我们的成长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不是每一次尝试都能成功,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收获,也不是每一个正确行为都被认可……但是,即使是那些曾让我们迷茫、苦恼、沮丧的事,也能使我们丰富阅历、增长智慧、获得人生的启迪。

请以“我不为那件事后悔”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2)嘿!我们这个         

写作要求:

(1)如果选择第二个作文题,请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章以记叙为主,兼用多种表达方式。

(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4)全文不得少于600字。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如有出现,校名用“希望中学”,人名用“小张、小王……”。

 

查看答案

(共14分)

冰糖芋泥

林清玄

⑴每到冬寒时节,我时常想起幼年时候,坐在老家西厢房里,一家人围着大灶,吃母亲做的冰糖芋泥。事隔二十几年,每回想起,齿颊还会涌起一片甘香。我想,冰糖芋泥对我,不只是一种食物,而是一种感觉,是冬夜里的暖意。

  ⑵早年在乡下,白米饭对我们来讲是一种奢想,三餐时,饭锅里的米饭和番薯永远是不成比例的,有时早上喝到一碗未掺番薯的白粥,就会高兴半天。

  ⑶生活在那种景况中,最难为的恐怕是妈妈,因为她时刻都在想如何为那简单贫乏的食物设计一些新的花样,让我们不感到厌倦,并增加我们的生活趣味。我至今最怀念的是母亲费尽心机在食物上所创造的匠心和巧意

  ⑷我常看到母亲对着用整布袋装回来的番薯和芋头发愁,然后她开始在发愁中创造,企图用最平凡的食物,来做最不平凡的菜肴,让我们整天吃这两种东西不感到烦腻。

  ⑸母亲当然把最好的部分留下来掺在饭里,其他的,她则小心翼翼地将之切成薄片,用糖、面粉,和我们自己生产的鸡蛋打成糊状,薄片沾着粉糊下到油锅里炸,到呈金黄色的时刻捞起,然后用一个大的铁罐盛装,就成为我们日常食用的饼干。由于母亲故意宝爱着那些饼干,我们吃的时候是用分配的,所以就觉得格外好吃。

  ⑹那时我们家还用烧木柴的大灶,烧剩的火灰还有温热,我们最喜欢把小的红心番薯放在孔中让灰烬炯熟,剥开来真是香气扑鼻。母亲不许我们这样做,只有得到奖赏的孩子才有那种特权。

  ⑺记得我每次考了第一名,或拿奖状回家时,母亲就特准我在灶下焖两个红心番薯以做为奖励;我以灶里探出炯熟的番薯,心中那种荣耀的感觉,真不亚于在学校的讲台上领奖状,番薯吃起来也就特别有味。我们家是个大家庭,我有十四个堂兄弟,四个堂姊,伯父母都是早年去世,由母亲主理家政,到今天,我们都还记得领到两个红心番薯是一个多么隆重的奖品。

  ⑻番薯不只用来做饭、做饼、做奖品,还能与东坡肉同卤,还能清蒸,母亲总是每隔几日就变一种花样。夏夜里,我们做完功课,最期待的点心是,母亲把番薯切成一寸见方,和凤梨一起煮成的甜汤;酸甜兼俱,颇可以象征我们当日的生活。

  ⑼芋头的地位似乎不像番薯那么重要,但是母亲的一道芋梗做成的菜肴,几乎无以形容。本来挖了芋头,梗和叶都要丢弃的,母亲却不舍,于是芋梗做了盘中餐,芋叶则用来给我们上学做饭包。 

⑽最不能忘记的是我们在冬夜里吃冰糖芋泥的经验,母亲把煮熟的芋头捣烂,和着冰糖同熬,熬成迹近晶蓝的颜色,放在大灶上。就等着我们做完功课,给检查过以后,可以自己到灶上舀一碗热腾腾的芋泥,围在灶边吃。每当知道母亲做了冰糖芋泥,我们一回家便赶着做功课,期待着灶上的一碗点心。

  ⑾冰糖芋泥只能慢慢的品尝,就是在最冷的冬夜,它也每一口都是滚烫的。我们一大群兄弟姊妹站立着围在灶边,细细享受母亲精制的芋泥,嬉嬉闹闹,吃完后才满足地回房就寝。

  ⑿我成长的环境是艰困的,因为有母亲的爱,那艰困竟都化成了美丽,母亲的爱就表达在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食物里面;一碗冰糖芋泥其实没有什么,但即使看不到芋头,吃在口中,可以简单的分辨出那不是别的东西,而是一种无私的爱,无私的爱在困苦中是最坚强的。它纵然研磨成泥,但每一口都是滚烫的,是甜美的,在我们最初的血管里奔流。

  ⒀在寒流来袭的台北灯下,我时常想到,如果幼年时代没有吃过母亲的冰糖芋泥,那么我的童年记忆就完全失色了。

  ⒁我如今能保持乡下孩子恬淡的本性,常能在面对一袋袋知识的番薯和芋头,知所取舍变化,创造出最好的样式,在烦闷发愁时不失去向前的信心,我确信我童年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母亲的影子在我心里最深刻的角落,永远推动着我。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节)
1.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2分) 

它纵然研磨成泥,但每一口都是滚烫的,是甜美的,在我们最初的血管里奔流。
2.文中母亲“在食物上所创造的匠心和巧意”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6分)
4. 一种食物,既有味觉上的享受、视觉上的美感,更有在吃到食物过程中的那种内心的温暖和喜悦。请把你感受最深的一次关于食物的美好记忆写下来与大家分享。(3分)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共10分)

请你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任务。

                                                  

晚报讯   “谁才是你心中的市花?”昨日晚上,“最美柳州·春彩花潮”市花辩论大赛在城中区文华中学火热开赛。在100多位现场观众的注视下,柳州银行辩论队和广西科技大学辩论队上演了一出“社会精英VS校园精英”的精彩好戏。柳州银行辩论队代表正方观点,辩题为“市花已经有三角梅和杜鹃花,紫荆花不应成为市花”;广西科技大学辩论队持反方观点,辩题为“炙手可热的紫荆花应该成为市花”。双方就各自观点唇枪舌剑,妙语连珠,表达柳州人因美丽的市花对柳州这座城市的热爱和生活在柳州满满的幸福感,现场笑声和掌声不断。最终,柳州银行辩论队略胜一筹,获得了本次辩论大赛的优胜。
1.请给这段新闻拟一标题,不超过20字。(3分)

                                                                       
2.辩论双方分别就栽培条件 、观赏价值及地方人文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辩论。请你为反方陈述理由。(4分)   

正方:“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杜鹃花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观赏价值极高,而我大柳州就是杜鹃花的故乡。鲜活艳丽的三角梅遍布在柳州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一年四季常开不败,焕发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用四个词形容我们最美丽的“姐妹花”:热情如火 、坚忍不拔 、平凡艳丽 、温暖亲民。  

反方:“人间四月芳菲尽,龙城紫荆始盛开;若问春花何处觅,不知身向柳州来。”                                                                            

                                                                            
3.假如你是《柳州晚报》小记者,辩论赛后,你对专家评委进行了采访。请你根据情境,写出提出的问题。(3分)

小记者:                                                                            

专家评委张伟丽:一场辩论的背后终究是因为爱。辩论有多精彩,就证明我们对这个城市有多爱。辩论结果谁输谁赢不重要,紫荆花会不会成为市花也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通过开展辩论赛,让大家更热爱这个城市。

查看答案

默写(共10分,第①小题2分,其余每空1分)

①将所要求默写的内容用正楷字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默写1分,书写1分)

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③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⑧三人行,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⑨黑发不知勤学早,               。(颜真卿《劝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