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不完满才是人生(10分)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

 

不完满才是人生(10分)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结果,事与愿违,仍然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落得一个全尸。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都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考”者,考试也。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以周进和范进为代表的那一批进士举人,其窘态难道还不能让你胆战心惊,啼笑皆非吗?

⑦现在我们运气好,得生于新社会中。然而那一个“考”字,宛如如来佛的手掌,你别想逃脱得了。幼儿园升小学,考;小学升初中,考;初中升高中,考;高中升大学,考;大学毕业想当硕士,考;硕士想当博士,考。考,考,考,变成烤,烤,烤;一直到知命之年,厄运仍然难免,现代知识分子落到这一张密而不漏的天网中,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们的人生还谈什么完满呢?

⑧不完满的人生并不限于中国人,外国人也是如此……

⑨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1.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4分)
2.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完满的人生”?(4分)
3.“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下面的论据,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封建社会的皇帝老爷在杀人灭族、王位继承、宫廷斗争中,其不如意的程度远远超过百姓。

B.伴君如伴虎,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有不测,立刻自尽。

C.平头老百姓人生不如意的事举不胜举:早市被小贩“宰”、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包、踩或被踩对骂对打、买到假冒伪劣商品……

D.知识分子,更是在考试这件事情上备尝人生不如意的滋味。

 

1.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通过列举皇帝、大臣、百姓、知识分子等人生不完满的整合,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不完满才是人生”这一中心论点。 2. 虽然人生不完满,但我们要不怨天尤人,正确面对;要积极进取,努力上进;要享受过程,把不完满变得相对完满。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第一问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其作用分别是: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2.道理论证: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3.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4.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即可。 第二问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把握。议论文的论点一般是题目或含在第一段中、最后一段中。是一句话的形式呈现的。仔细分析本文,结合题目,可知,本文的论点是:不完满才是人生。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结合文中观点和事实,从积极地角度,彰显正能量的角度回答此问题即可。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分析选项,对照与选项有关的段落,找出不同之处即可。文中没有此意“其不如意的程度远远超过百姓”。有“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故选A。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叔敖纳言 (4分)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之,位已高而擅权者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国:指都城。吊:吊唁。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有一老父粗衣        衣:穿     

B.身已贵而骄人者民  去:离弃

C.位已高而擅权者君  恶:厌恶   

D.愿闻              余:我
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后,都城的官员和百姓都来向他表示祝贺。

B.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

C.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吊唁是因为他对孙叔敖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D.文章的主旨是:为官应该谦逊谨慎,廉洁自律,善于纳谏。  

 

查看答案

 

私心(12分)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吏人奏记及便宜             便宜:对国家有利的事

B.时人之前朝贡禹             方:比作

C.少蕴藉                     然:可是,但是

D.若                       是:判断动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3.填空。(5分)

第五伦奉公无私,作者用极其简练的笔墨写了两件事: 一是“         ”;二是“          ”。(用原文填空)  2分

“时人”认为第五伦毫无私心,而他却主动说出并承认自己在                 方面还有私心,这是用         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3分)
4.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2分)

 

查看答案

诉衷情(4分)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下面对《诉衷情》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情感真挚,用典自然,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感人至深。

B.“尘暗”句借用了苏秦说秦王的典故,表达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负的失落。

C.“谁料” 二字写出了往日的天真与今日的失望,流露出对南宋投降派的不满。

D.“未”“先”“空”三个字说明敌寇依旧,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豪情壮志。
2.“觅封侯”用了什么典故?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实践活动。(6分)

下面应用文有三方面错误,请作出修改(第三方面指出缺失哪方面的内容即可)。

寻物启示

本人昨天不慎丢失钱包一只,内有银行卡一张,人民币120元。请拾到者与本人联系,不胜感激。

此致

敬礼

                                           李明

3月15日 

文字错误:                                          

格式错误:                                          

内容缺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名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那个捣子径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了蝇拂子,便站将来。武松却好迎着,正好大阔路上撞见。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掏虚了身子,先自吃了一惊,奔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去,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往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名曰“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的蒋门神在地上叫饶。武松喝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本文段节选自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上文是该部小说中很有名的故事情节,这个故事叫做                 请再写出两个与武松有关的故事情节:                               

原著中,因为蒋门神                 ,所以才被武松痛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