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两个题目,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我身上的 (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横线上可填写:“闪光点”、“坏脾气”......)
(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取恰当的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2013年12月31日东源县漳溪乡,一老人摔倒在路上,一骑摩托人发现后送老人到医院救治,老人家属说是骑摩托人吴伟青撞倒老人。吴伟青坚称没有与周姓老人发生碰撞,只是看见老人摔倒了,所以好心上前去扶起并送去医院。反被诬撞倒老人,并被老人家属索要数十万元赔偿,因而自杀。
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南京的“彭宇案”、广州的“小悦悦”......我们的社会怎么了?
要求:①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
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9分)
蚵仔面线
①“蚵仔面线……蚵仔面线……”一个满头银发的阿婆骑着三轮车,一边摇响扶手上锈迹斑斑的车铃,一边大声地吆喝,从小巷的深处驶来。一阵阵淡淡的蚵仔甜腥味从车上的铁皮箱里飘出来,夹杂着虾油和葱花的味道,弥漫整条小巷。这股香味,似乎唤醒了我沉睡在口腔深处的记忆,童年的味道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勾起。就这样,伴随着阿婆的叫卖声,我从早春尚未消散的寒气中,走向童年。
②阿婆那一声“蚵仔面线”,是我童年时光的一句天籁。小时候,每天午睡醒来,我都会坐在老家门口的石埕,双手托腮,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远处的动静。每当那一声浑厚的“蚵仔面线......”传进我的耳朵的时候,我都会条件反射地冲进厨房,踮起脚尖,拿出一个大碗,跑到阿嬷的身边,扯着她的衣角,拽着阿嬷到门口等待。
③阿婆打开箱子,大勺落进一大锅蚵仔面线里,一只只胖溜溜的蚵仔裸着透明的外衣,在阿婆的大勺里滚动,滚着滚着,便调动了我的全部味蕾神经,口水似乎要从嘴巴里溢出来了。我把大碗伸到阿婆面前,不自觉地吞着口水。这时候,阿嬷总是会摸着我的头,我抬头送给阿嬷一个大大的笑脸。
④阿嬷掏出了五毛钱,而我则接过阿婆手中的大碗,迫不及待地坐在阿婆车旁的小凳子上,阿嬷怕烫着我,帮我端着碗,一口一口地吹掉面线里不断上升的热气,然后把蚵仔面线送到我的嘴里。那些个胖墩墩的蚵仔一只不剩地滑进我的口中,嘴巴里那股甜腥味经久不散。
⑤阿嬷看着我满足的表情,说:“好不好吃,想不想再吃?”我用力地点了一下头。“那我们明天再来吃。”阿嬷说完就牵起我的手,望家里走去。其实,我还想再吃一碗的。我拉着阿嬷的手,恋恋不舍地回头看,那个卖蚵仔面线的阿婆,那只装满胖溜溜蚵仔的铁皮箱......直到阿婆的三轮车消失在我的视线内。
⑥老家伴水而居,依靠潮汐的涨落生活,蚵仔是我们家乡的特产之一。童年的记忆里,总是会有这三样东西,蚵仔壳、海水和船只。爸爸妈妈每天很早就穿着厚厚的衣服,走到海边,走向船只,向未知的海域驶去。阿嬷说,蚵仔是长在看不见的海里。海里面,有很多很多的微生物,而蚵仔就是靠着捕食这些微生物而长大、变胖的。出海养蚵的爸爸妈妈,从此在我的心中种下了高大而光辉的形象。
⑦以前,我总是不明白,为什么每次吃完蚵仔面线的时候,阿嬷都会不厌其烦地问我“好不好吃,想不想再吃”,现在,我明白了,其实阿嬷只是想看到我脸上满足的笑容,因为只有真正地喜欢蚵仔,才是对老家人民辛苦养蚵的回报。
⑧长大后,每一次回家,都会到堤岸边走一走,看一看那一排排停泊在岸边的、整齐划一的船只,想象它们每一次的扬帆起航,以及每一次的满载而归。如今老家养蚵的人渐渐少了,但是,还是有那么一群对养蚵事业满怀热情的人,他们守着老家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家业,保留着对珠圆玉润的蚵仔的喜爱,日复一日艰辛地劳作着。
⑨阿婆的那一声“蚵仔面线”,唤醒的不只是我对家乡美味的记忆,同时也唤醒了我对老家人民的尊敬和爱。
1.围绕着“蚵仔面线”,文中描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2.“而我则接过阿婆手中的大碗,迫不及待地坐在阿婆车旁的小凳子上。”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蕴含的感情。(3分)
3.第⑨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4.批注,是对文章的语言、内容、结构等方面加以赏析点评,请从文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作批注。(4分)
句子:
批注:
5.“蚵仔面线”唤醒“我对家乡美味的记忆”,你记忆中也有自己家乡美味,请你就“漳州的小吃”中的一种,用80字加以介绍。(5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5分)
难得淡定
(1)苏轼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古已有之。
(2)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有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浮沉,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3)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了,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4)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乾隆问和珅:“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珅答曰:“一为名,一为利。”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5)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6)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行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7)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
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1.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
2.文中开头引用苏轼的词作有什么作用?(3分)
3.文章第(4)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分)
4.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5分)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小题。(16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于是论次①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②,幽于缧绁③。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④,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⑤以来至于麟⑥止自黄帝始。 (节选自《太史公自序》)
【注释】①次: 编次,整理。②李陵之祸: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汉武帝面前为其辩解,因此被下狱问罪,处以宫刑。③缧绁(léi xiè):原是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引申为监狱。④羑里(yǒu):古地名,今河南汤阴县北。⑤陶唐:即唐尧,五帝之一。⑥麟:猎获一只白麟。文中借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即公元前122年。
1.结合文意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曾益其所不能:( ) (2)人恒过:( )
(3)乃喟然而叹曰:( ) (4)故述往事:( )
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然后能改
乃喟然而叹曰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述往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于是卒述陶唐以
D.而后作来
作有《春秋》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
4.【乙】文中借圣人贤士发愤著述的事来证明什么观点?【乙】文中作者列举众多历史人物的事例,能证明【甲】文中哪一观点?(5分)
综合性学习。(10分)
2014年4月18日,一台以传统文化为核心资源的原创节目——《中国成语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开播。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资源,大量成语出自传统经典著作,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和厚重的人文内涵,极具文化价值,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材料二】 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以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 《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文正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4分)
(2)在《中国成语大会》猜成语节目中,主持人要求同组两人,一人用两个字的词描述,另一人根据描述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成语。在猜“鹤立鸡群”成语时,甲组选手用“禽鸟”“出众”描述;乙组选手用“站着”“众多”描述,你认为哪组描述好?为什么?(4分)
(3)仿照例句写话。(2分)
成语是民间口语的浓缩,是文学经典的传承,是历史故事的再现。它像一幅画,用彩笔描绘着自然的花红柳绿;它像一首诗,用文字吟诵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它像 。
名著阅读。(8分)
(1)下列各项中,对相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鲁滨逊漂流记》写了鲁滨逊四次航海。第一次出海他几乎被淹死;第三次出海,又被海盗掳去,逃出后在巴西发了财。但他仍不死心,经别人提议,再次出航,结果滞留海岛,在孤岛中生活了28年。
B.“火轮掣电烘烘艳,往往来来滚绣球。大圣三条如意棒,前遮后挡运机谋”以上四句写的是哪吒与孙悟空打斗时各显神威的情景。
C.《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和山羊》写的是掉下陷阱的狐狸哄骗山羊下井,然后踩着山羊背跳出井底,却扔下山羊不管。警示人们做好事也要看对象,以免上当受骗。
D.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都是其中的作品。
(2)请补全《三国演义》的两个回目。(2分)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
第十四回 移嫁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4分)
A寻思道:“却是恁地好?只有祖上留下这口宝刀,从来跟着洒家,如今事急无措,只得拿去街上货卖得千百贯钞钱,好做盘缠,投往他处安身。”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人问。
①文段中的A是: (人名),这个故事的名称是: 。(2分)
②请补充这个精彩故事的起因。(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