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
B.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C.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本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D. 听到有人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顿失滔滔(立刻) 略输文采(差) 宜多应者(应当)
B. 断章取义(分开) 强聒不舍(舍不得) 不辱使命(辱没)
C. 以数谏故(屡次) 度德量力(估计) 化为乌有(没有)
D.谓为信然(说) 引喻失义(恰当) 本题主眼(重点)
下列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一代天骄 媚上欺下 狐军奋战 黎民百姓
B.温声细语 断章取义 恼羞成怒 重蹈履辙
C.理智易明 恪尽职守 气吞斗牛 弥留之际
D.无与伦比 涕泗横流 怒不可遏 一扌不黄土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妖娆(rǎo) 襁褓(qǎng) 骈进(pián) 唐雎(jū)
B.承蜩(tiào) 枘凿(luì) 鸿鹄(hú) 白频(píng)
C.风骚(sāo) 休浸(jìng) 扶掖(yè) 乐毅(yuè)
D.佝偻(gōu) 舴艋(zé) 亵渎(xiè) 缟素(gǎo)
作文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总会得到别人的关怀,来自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想必你也一定关心帮助过别人。
关怀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品质,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要求:请以“关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发表你的见解,可以记叙你的经历,也可以表达你的渴望,书写你的畅想……
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
①用水告急、用电告急!去年入夏以后,这样的信息不断充斥耳际,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再次成为各级紧急呼吁的重点和国人必须的选择。
②曾几何时,“节约”两个字被打上了“过去时”的烙印,似乎成了不入时的代名词。不少人觉得,节约是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倡导节约已不合时宜。还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高消费、超前消费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动力源,如果没有消费作刺激、作牵引,就会造成市场流通不畅,生产停滞不前……
③其实,提倡节约与我们发展经济奔小康、提高生活水平并不矛盾。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对于“节约”二字,我们也应该从更高层次、更深内涵上来理解、把握和追求,让节约成为我们统一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
④让节约成为一种追求。在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位的今天,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节约资源就是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干净的水源、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物……如今,缺水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地球上维系生命的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有人打了个比方,如果地球上的总水量是一杯水,那么其中淡水仅有1茶匙,而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1滴。我国又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其可利用淡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可见节约用水,乃至于节约一切资源,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
⑤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当你离开家或办公室时,你应该记得把电器开关关上:当水龙头滴漏时,你应该想到先用一个容器把水接下来,再请人抓紧修理:当你扔掉一张纸时,你应该意识到它的另一面还可以用,而这样做可以减少一半的用纸量。节约是一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事,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通过节约,我们可以保护一条河流,少建一座电站,拯救一片森林,保留一处资源……
⑥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节约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意志和品德。古人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里的节俭便是节约,便是告诫人们要力戒奢侈和铺张浪费。
⑦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大力提倡“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中国的革命事业”。今天,战争的烟云虽已远逝,勤俭节约的真理却并未失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神圣而任重道远,非常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让节约成为一种传统、一种追求、一种习惯,更成为一种精神吧!
1.通读全文,说说本文作者表达了一种什么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明作者的观点的?
3.文章第④段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中谈到“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你有哪些节约的好习惯?请用与本段相同的句式(当你......,你应该......)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
5.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此我们应大力提倡。请你为宣传节约拟一句标语和一副对联(或对偶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