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某校九年级 班举行以“雨的诉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 ①成...

某校九年级

班举行以“雨的诉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全班同学积极参与。

成语组——该组同学在成语词典中查出一部分与“雨”有关的成语,请你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A、指在风雨中同船渡河,比喻共渡难关。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多比喻能够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亦形容恶势力猖獗。____________

辩论组——该组同学针对雨的功过产生了两种不同看法,假如你是反方,你会怎么说?

正方:我方认为,雨之功大于过。在干旱少雨的时候,雨是人们热切企盼的天使,希望雨能如期而至;雨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雨不但浇灌了禾苗,荡涤了灰尘,也浸润了古今中外文人墨客多情的心。所以雨的身影一再出现在各类文学作品中。虽然,这些作品的情调不同,但作家们都一致地把雨看作是烘托气氛、抒发情感的得力助手。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风雨同舟 呼风唤雨②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对成语的掌握直按要求写出成语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考点: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徜徉书本,汲取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自然,投向社会。阅读下面文字,补写二个与画横线句子句式相同,修辞手法一致,语意连贯的句子。

善思则能“从无字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好读书还必须会读书,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读书呢?古今中外很多学者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下来。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写出了一篇篇文章。接着,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诗人顾炎武,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按经文、吏治、诗赋、史地一一摘录,编写,增改;几十年读书不辍,动笔不断,一部见解深刻、考证翔实的《日知录》也就随之问世了。其他关于读书的书,古的如《读书止观录》,近的如《书香信》、《耕堂读书记》——都是“边动笔墨边读书”结出的累累硕果。

“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的精神瑰宝。金圣叹精于批注,他在读书时将精辟的见解写在字里行间、书眉页脚,对后人阅读原著有莫大的帮助。他在读《水浒传》时所写的批注入情入理,深刻而独到,为我们鉴赏《水浒传》打开了一扇天窗。那些绛色的批文虽隐于原文旁侧,却犹如缀在锦缎上的红宝石,熠熠生辉!还有朱熹批注的《大学》、《诗经》,毛氏批注的《三国演义》,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无不给后世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财富,成为了我们精神的食粮,智慧的营养。

然而,“动笔墨”也不能随心所欲。它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尊重作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留下的墨迹做定期反思,总结修正。这样才能真正吸收作品精髓,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修养,增长才干。

总之,“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建造自己学业大厦的良方,它能让读者更深入地领会书中的真谛,让书香飘得更远。                                                                (选文有删改)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三方面进行论证的?
3.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4.阅读全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请写出顾炎武“动笔墨”的三种方式。

(2)读书“动笔墨”需要注意哪两方面的问题?

 

查看答案

独自爬出陷阱

我从小习惯了父母的照顾,胆怯怕事

前年暑假,一个闷热的上午,我上山采红菇,不知不觉竟与爸爸分开了。

爸爸也真是的,干吗只顾着采菇不照顾好自己的儿子呢?我也是,干吗埋头采菇不跟上爸爸呢?

我迷路了,找不着爸爸,除了抱怨,更多的是不住地呼喊,却听不见爸爸的回应。

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游荡在深山老林里,恐惧而慌乱。

站在山头喊,兴许爸爸能听到。我一边想,一边赶紧朝山顶攀去。真是欲速则不达,或许是太急切太慌不择路了吧,我只顾着前面,居然没发现枯叶底下暗藏深坑。当我一脚踩上去时,只听见“哗啦”一声响,我连同厚厚的枯叶一起落进了深坑。

我大惊失色,扑腾了几下,发现全徒劳无功。凭感觉,我断定这是一口废弃多年的陷阱,不大,却有五六米深,是专门用来捕野猪的。

一想到野猪,想到那白森森的獠牙,我就不寒而栗。我曾多次听说过野猪伤人的事件,血腥得很。我拍拍满身的泥土,对着头顶上桌面般大的天空大声呼救,除了山的回音,什么也没有。我只感觉口干舌燥,冷汗直冒,越来越感到失望了。

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奋起自救。我意识到抱怨只会消耗体力,徒增伤悲,无异于坐以待毙,于事无补。我仔细察看了一番这口井,发现它虽然很深,但井壁坑坑洼洼,长满茅草和藤条,用手拉扯,还挺结实的。

我取出背篓里的小铁铲,小心翼翼地在井壁上剜出几个踏脚口。踩着挖好的踏脚口,抓住茅草和藤条,我一边慢慢地往上攀爬,一边迂回着继续往上挖踏脚口……我终于跃出陷阱了。瞅着深深的陷阱,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向胆怯怕事的我居然成功地独自爬出了陷阱,我全然没想到自己竟有如此勇气与神力。

当我迫不及待地攀上山头时,我隐约听见远处传来爸爸焦急的呼喊声,原来爸爸就站在远处的山头上,拼命地呼喊着我的名字呢。

能从陷阱里走出的人都是好样的!我儿子是小男子汉了!”当我心有余悸地将这事告知爸爸时,没想到爸爸竟拍拍我的肩膀,笑了,“不抱怨,不放弃,不等不靠,既寻求外援,又努力自救,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那年,我13岁。我也感觉自己长大了,成熟了,因为我曾独自爬出陷阱,是从陷阱里走出的人。

(选自2014年3月《小小说》,有改动)
1.分析下面语段中加双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取出背篓里的小铁铲,小心翼翼地在井壁上剜出几个踏脚口。踩着挖好的踏脚口,抓住茅草和藤条,我一边慢慢地往上攀爬,一边迂回着继续往上挖踏脚口……我终于跃出陷阱了。
2.第段划线句子“能从陷阱里走出的人都是好样的!我儿子是小男子汉了!”句中“爸爸”的话语中包含怎样的情感?“我儿子是小男子汉”含义是什么?
3.选出对这篇小小说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小说标题中“陷阱”一词比喻现实生活中使人受骗上当的各种圈套,暗含深意。

B、小说从“我”这个事件的亲历者角度叙写,利于叙写心理体验,真实有感染力。

C、小说描写人物形象时突出运用心理描写,揭示“我”跌落陷阱后由害怕慌乱到自救的过程,真实感人,突出主题。

D、小说在结构上前后呼应,又形成对比,突出“我”由“胆怯怕事”到“勇敢战胜困难”“长大、成熟”的变化,突出主题。
4.联系《爸爸的花儿落了》中主人公的成长经历,结合本文作者长大了的感受,再联系自身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成长的体验”。

查看答案

阅读毛泽东的《泌园春·雪》,完成小题。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诗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中“竞”字为什么用得妙?

试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语言特点。

 

查看答案

古诗文积累赏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更深月色半人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方平《月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是今朝斗草赢。(晏殊《破阵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