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的解释中,全对的一项是 ( )
A.语时了(完全)不悲 从小丘西(西面)行百二十步 不可久居(停留)
B.相与步(散步)与庭中 但(只)少闲人如吾两人者尔 齐之习(熟练)辞者
C.因(因为)恸哭良久 齐人固(本来)善盗乎 反取病(生病)焉
D.斗(像北斗七星那样)折蛇行 弦既(既然)不调 以(因为)其境过清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人生自古谁无死, 。
②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一览众山小。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 。
⑤___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
⑥ ,儿女共沾巾。
⑦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
⑧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________。
⑨岱宗夫如何? 。
⑩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清晨,zhù( )足雄伟壮丽的古运河桥上,dì( )听桥下潺潺的水声,目睹鳞次栉( )比的住宅小区,我不禁想起那一首曾风mǐ( )一时的老歌---《涛声依旧》。是呀,涛声依旧,可无锡旧貌已换新颜!
写作能力考查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父母和老师的深情关爱,同学朋友的无私帮助,需要热爱生活,珍惜生命;需要憧憬未来,亲近自然…… 同时,我们也需要阅读父母、尊重他人、扶弱助困;也需要善于探究创新,敢于尝试体验,精诚团结协作,保持良好习惯;也需要学会感恩回报,学会承担责任,学会面对困难时乐观与坚韧,学会放眼世界、关心时事 ……
参考上面材料后,以“成长,也需要 ” 为题,写一篇600~65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考生可以在材料中选取或自己确定所填内容,可以借助求异视角和辨证思维,独辟蹊径来诠释演绎或突出强调成长过程中容易被忽略的某一重要精神元素。
写作要求:
(1)将填充好的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相关的区域名、学校名和人名。
综合性学习水平考查
仿照例句,再写出两个你对“语文”的理解的比喻句。
示例: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语文是 ,让人 。
语文是 ,让人 。
文段(三)
凡事皆有度
①人生智慧,你可以道出千条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是“凡事皆有度”。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和量的限度,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极限或界限,叫做关节点或临界点,而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水的沸点是摄氏一百度,水的凝点是摄氏零度。从摄氏零度到摄氏一百度是水的温度范围,过了这个度,水要么变成水蒸气,要么变成冰。
②人生活在“度”中。人最大的追求是自由。一个人一旦失去了自由,他还有幸福和快乐可谈吗?他还可能有所作为吗?但是,自由是度中的自由,过度的自由就会失去自由。一根弹簧在其弹性限度以内,怎么拉都行,一旦超过了这个度,弹簧就无法复原了。做人做事,为人处事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度”的这一边可能是一片灿烂,而“度”的那一边却可能是乌云密布。日常生活中的“度”,几乎处处可见。
③例如说话,说话也有度。话不可不说,不可多说。古希腊哲人苏拉格底说:“人有双耳双眼一口,那就应该多听多看慎言,言多必失。”开玩笑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润滑剂,但是忌过度,一过度必伤感情。幽默的言谈令人快活,一过度就变成庸俗或是尖刻。
④例如对美的理解,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美就是适当。”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了东邻之女的美:“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可见,恰到好处才是美。而过分或不及则都不美。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的辩证统一,都存在一个特定的量的限度,一旦超过这个限度,性质就转化,美的事物就会转化为丑。
⑤例如对善的理解。对人怀仁慈之心,做事行善良之举,的确是人的一大美德。但是,恰到好处才是善。父母对子女的真爱应该教人自立,激人自强,过度的爱反而会害了子女。行善的范围也要讲究度,岂能像唐僧那样对妖怪讲慈悲,岂能像东郭先生那样对恶狼讲善良,岂能像伊索寓言中那位农夫对毒蛇讲怜悯。对恶人的善良就是对人民的犯罪。
⑥“度”是大学问。古今中外的仁者智者、贤人哲人在他们的学说中都有对“度”的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讲“度”,例如量变到一定程度下才会发生质变。儒学讲究中庸,不偏不倚;老子主张顺其自然,适应自然;佛学谈心理平衡;达尔文谈“适者生存”。可见,守度不是人生小技巧,而是人生大本事。
⑦有人认为读书生智慧。不错,人的智慧在读书中会得到启迪,经常读书会使人更睿智,这是不争的事实。读书也有“度”。书不可不读,书又不可滥读。书,不可不信,又不可全信,如果死读书,读死书,那么“尽信书不如无书”。
⑧我们的身边处处是“度”,艺术讲究度,科学讲究度,生活讲究度,经商讲究度,人生讲究度。人的一生岂能不研究、不遵循“度”呢? (原文有删改)
1.请选出下面成语中与本文思想主旨相关的一项。
A.恰如其分 度日如年 B.适可而止 过犹不及
C.患得患失 左右逢源 D.审时度势 相得益彰
2.段②的画浪线句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3.段⑦中的画横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4.在现实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把握好“度”,我们经常会发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现象, 请为本文再补充一个事例论据(教科书及生活中的均可,但不能照搬文中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