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划线句主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哪些特征?
2.文中加点词语“静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百诗先生为国朝①经学大师,记诵精博,而其天质实奇钝。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性又善病,母禁之读,遂暗记不复出声。如是者十年。一日,自觉豁然,再观旧所研究本,了无疑滞,盖积苦精力之应也。世之以下愚自诿,或托词因病废学者,观于先生,愧可知已。
【注】①国朝:指清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遂暗记不复出声 复: ②如是者十年 是:
③自觉豁然 然: ④或托词因病废学者 或:
2.下列句中的“之”与“盖积苦精力之应也”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其虫旧曾有之 B. 是吾剑之所从坠
C. 故时有物外之趣 D. 学而时习之
3.翻译下列语句。
①幼受书,读百遍,始略上口。
译文:
②再观旧所研究本,了无疑滞。
译文: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 ,土人谓之“傍不肯”。
1.下列句中与“其虫旧曾有之”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飞漱其间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 其间千二百里 D.而置之其坐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⑴悉为两段 ⑵土人谓之“傍不肯”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译: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根据课文默写。
①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 )
②明月别枝惊鹊, 。(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
③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④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
⑤晴空一鹤排云上, 。( 刘禹锡《秋词》 )
⑥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
⑦中庭地白树栖鸦, 。(王建《十五夜望月》 )
⑧常有高猿长啸,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
⑨“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
⑩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老舍《济南的冬天》 )
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目睹坟地惨案后,汤姆和哈克采取了什么做法?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